时间:2018/6/22    阅读:5480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省级培训项目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骨干教师培训

 

实施方案

 

 

 

 

 

 

 

 

    

 

 

 

(江苏大学工业中心)

 

             201512月15日


  

 

1 培训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1.1培训宗旨.....................................3

1.2培训对象.....................................3

1.3培训目标.....................................3

1.4设计原则.....................................3

1.5课程体系.....................................3

1.6培训师资简介.................................4

2 培训项目实施计划

2.1培训安排.....................................9

2.1.1培训时间................................9

2.1.2培训地点................................9

2.1.3培训管理................................9

2.1.4授课安排...............................10

2.1.5培训考核...............................12

   2.2组织保障................................... 13

  2.2.1领导体制.............................. .13

  2.2.2师资保障............................. ..13

  2.2.3硬件设施............................. ..13

   2.3经费预算...................................14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培训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1.1培训宗旨

本次培训以强化高职教师的能力素质为培训宗旨。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 所以其教师除要具有教师的素质外, 还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主要是以强化与“双师型”有关的能力为主, 如教学能力;实践的指导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1.2培训对象

制造大类(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设备、汽车等)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

1.3培训目标

通过本次研训,使学员了解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等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了解发达国家成功的专业、课程改革模式与经验,深刻理解“以就业为向导、能力为本位”高职教育理念的内涵,掌握专业和课程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使学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成为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具有创新思路和举措的高素质专业负责人。

1.4设计原则

以强化高职教师的能力素质为宗旨,设置不同的培训项目提升参培学员的理论素质、专业技术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兼顾理论与实践,不仅有专家讲座,也要有专业实践,且要与企业实际生产紧密联系,以企业的实际产品作为教学案例。充分考虑参培学员对科研能力提升的迫切要求,设置诸如课题申报、专利申请等方面的内容。

1.5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设置的独立教学模块提升参培学员的分项素质,最终实现能力的整体提高,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1.6培训师资简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项目授课专家介绍

序号

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情况介绍

师资来源

1

刘志峰

合肥工业大学

教授、副校长

机械设计制造

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工艺与装备、汽车产品回收与再制造分析、金属成型装备低碳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十?五”攻关计划、86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6项,主持或参加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等20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50多篇,有30多篇分别被sci、ei收录,出版《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干切削加工技术及应用》等8部学术专著。2007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经验。

校外本科院校教师

2

丁建宁

常州大学

教授 副校长

机械设计制造

江苏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省“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 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材料摩擦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摩擦学分会委员,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摩擦学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常务理事及2006-2007年度执行理事长,中国表面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摩擦学学报》编委,国际刊物《sensors & transducers journal》编委,《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电子工程师》杂志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与制造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6年~2010年)撰写组成员(科学出版社已出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20周年纪念《机械科学20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感器技术、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纳米摩擦学以及纳米表面工程

校外本科院校教师

3

徐肇杰

东南大学

副研究员、东南大学职教研究所所长

职业教育

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事业

校外本科院校教师

4

熊宏齐

东南大学

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长期从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其主持的 《新生引导性实验实践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构建立体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物理实验课程多重交互教学模式 的研究与实践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和参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热点课题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十多项省部级实验教学 改革项目研究;撰写并出版了《开放 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实验教学研究等专著。

校外本科院校教师

5

杨益明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职业教育

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事业

校外高职院校教师

6

周明虎

南京工程学院

高级工程师、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书记

机械设计制造

1991年由机械工业部派往德国1年在hurth公司学习数控机床制造。多年从事数控机床、数控教学培训设备的的开发、设计、制造,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曾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省科技攻关项目多项,获机械工业部、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主持负责教育部、省级教研多项,并验收结题。编写教材1部,发表论文多篇。兼任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江苏赛区、江苏省职业学校数控技能大赛首席专家、总裁判长,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数控专业组组长;2006年起被教育部聘为“高职高专机电设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多次被江苏省人社厅评为优秀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者、“全国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校外本科院校教师

7

王霄

江苏大学

教授、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制系主任

机械设计制造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数字化激光制造与仿真技术。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63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基金、江苏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主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方面教材10余本,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被sci、ei收录40多篇。申报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江苏省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1项。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课程建设经验。

本校教师

8

王树林

江苏大学

教授、江苏大学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机械设计制造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近年来,先后为本科生主讲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装备设计》、《机制工艺学》、《机床概论》、《机床设计》、《组合机床设计》、《专业英语》等7门课程,并为研究生主讲了《现代制造理论》、《精密加工技术》、《固体的变形与断裂》、《精密与特种加工》等课程。在精密与高速加工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精密加工零件表面棱边质量、高速加工工具系统研究领域,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7项。

本校教师

9

鲁金忠

江苏大学

教授

机械设计制造

入选201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和江苏大学首批青年骨干教师计划,2012年上银机械优博优秀奖获得者;现任激光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机械工业(激光冲击波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委员、镇江市工程图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冲击波加工技术、力学效应微观结构演变和晶粒细化机制、激光冲击纳米薄膜制备技术、激光复合表面改性技术、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集成设计制造技术。

本校教师

10

刘会霞

江苏大学

教授、江苏大学工业中心主任

机械设计制造

研究方向:激光先进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主编、副主编教材10余部,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省重点实验室基金等10余项,在国内外主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ei收录5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机械制造优秀课程群负责人、省工程训练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经验。

本校教师

11

赵毅

上海数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上海数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机械设计制造

对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有很深造诣,一直从事测量装备、快速成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行业企业教师

12

周国扬

江苏苏美达集团

江苏苏美达集团五金工具公司经理

机械设计制造

长期从事电动工具产品、检测装备、机器人等研发,具有丰富的产品研发经验。

行业企业教师

13

周建忠

江苏大学

教授、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机械设计制造

研究方向:先进激光制造技术、模具快速制造与表面工程、微塑成形理论与微加工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企业创新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重点科技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等课题十余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机械工业科技部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编写《金属与塑料成形加工设备》、《机器人与柔性制造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快速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等教材专著四部。2005年以来,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2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18项已被授权。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经验。

本校教师


 

培训项目实施计划

2.1培训安排

2.1.1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总计10天80课时,根据工业中心在“十二五”期间承担的江苏省高职类师资培训经验,将开班时间定于2016年暑假开始的第一个星期,以避开学期末繁多的教学工作,培训时间定于2016.7.7-2016.7.167月7日上午报到)。

2.1.2培训地点

    培训地点以江苏大学工业中心、江苏大学机电总厂为主,企业实践活动在各相关企业进行培训。

2.1.3培训管理

1、确定培训项目执行团队。构建以中心主任为第一负责人的培训项目执行团队,包括项目管理、对外联系、组织报名、师资团队、后勤保障等,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团队高效合作;为培训班设置班主任2名,负责培训班的课程安排及考勤。

2、设计培训课程模块、制定培训课程授课计划。以专家讲座、理论讲授、专业项目实践、分组研讨、实地考察等为主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并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改革思想,了解专业领域新理论和前沿技术,提高学术研究、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能力。

3、注重培训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采取学习过程考核与项目汇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学习过程考核包括出勤情况、专题研讨和项目实战的参与度等;完成专业教学改革或课程改革方案或论文。

4、考核采用百分制,出勤分(20%) 专题研讨分(20%) 项目实战分(30%) 专业教学改革或课程改革方案分(30%),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5、与江苏苏美达集团和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联合技术中心,同时与江苏大学机电总厂有限公司也有长期的合作,企业实践条件便利。

 

2.1.4授课安排

序号

培训项目

培训内容

培训
学时

培训
时间

培训形式

培训师资

1

报道

报道

4

7.7



2

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知识模块

开班典礼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4

会议

专家讲座与交流

 

江苏大学周建忠教授

3

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

4

7.8

专家讲座与交流

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刘志峰教授

4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4

专家讲座与交流

江苏大学王霄教授

5

微/纳制造及研究研究进展

4

7.9

专家讲座与交流

常州大学副校长丁建宁教授

6

产品快速开发技术

4

专家讲座与交流

上海数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赵毅博士

7

多轴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4

7.10

专家讲座与交流

德西数控新技术有限公司周明虎高级工程师

8

精密与高速加工技术

4

专家讲座与交流

江苏大学王树林教授

9

专业教学法、校企联合培养模块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案例分析

4

7.11

专家讲座与交流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杨益明教授

10

实验教学质量标准与优质资源利用

4

专家讲座与交流

东南大学熊宏齐教授

11

从慕课到翻转课堂

4

7.12

专家讲座与交流

清华大学于歆杰教授

12

科研方法与实践模块

学术论文、专利写作规范

4

专家讲座与交流

江苏大学鲁金忠教授

13

科研项目申报及案例分析

4

7.13

专家讲座与交流

江苏大学鲁金忠教授

14

专业实践模块

汽车调速器转子部件设计、制造工艺及装备

4

专家讲座与交流

镇江高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马伟民高

15

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项目实践

8

7.14

专家讲座与交流

江苏大学刘会霞教授/刘东雷博士

16

考察与参观

江苏昆山若宇检具工业有限公司

8

7.15

参观学习


17

专业实践模块

机器人及流水线综合控制实践

4

7.16

项目教学及实践

肖凤/房义军博士

18

研讨与考核、结业典礼


4

研讨


2.1.5培训考核

该培训项目采取学习过程考核与项目汇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学习过程考核包括出勤情况、专题研讨和项目实战的参与度、完成专业教学改革或课程改革方案或论文(详细如下表),考核合格后,颁发省教育厅培训合格证书。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或形式

考核权重

1

日常考核

培训态度、培训出勤率等

10%

2

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

学习心得体会

20%

3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改革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

4

专业综合项目实践

项目作品功能及实现

30%

5

参观与考察

企业考察报告

20%

2.2组织保障

2.2.1领导体制

工业中心在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领导下实施本次培训,中心高度重视该培训项目,设有培训部,项目获批后成立培训领导小组:

  长:刘会霞(工业中心主任)

副组长:周链(工业中心副主任)马伟民(机电培训学院副院长)

    班主任:王富良、沈春根(办公室主任、实验室主任)

2.2.2师资保障

中心现有教学人员120余人,其中教授近40人(博士生导师近20人),副教授40余人。中心还聘请了50余名企业的管理、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45岁以下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拥有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激光冲击波加工技术等二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精密加工技术、微纳米科学技术等22个研究所(院、中心),在激光加工与检测技术、微机电系统、精密加工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模具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近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1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近30项,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5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250余件,承担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40余项,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及教学竞赛奖16项,江苏省精品课程4门。为本次申报的培训项目提供了师资保证。同时,中心将聘请4-6名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领域具有丰富教学改革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和企业家完成部分课程的教学、专业讲座和实践指导。

2.2.3硬件设施

江苏大学工业中心是学校重点建设和重点管理的融教学、科研、培训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建筑面积22445平方米,设备总值5712.4万元,仪器设备数量2696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102台套。

中心设备总值5712.4万元,仪器设备数量2696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102台套。

数字化设计制造实验室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和逆向工程设备,如德国atos ii三维扫描仪、美国global777三坐标测量、检测系统、3dss三位扫描仪、美国三维关节臂测量仪、slsfdmsld快速成型机、mcp真空铸型机、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德国斯宾纳超精密数控车床、yag激光打标机、激光切割机、德商罗芬starweld250精密激光焊接机、innolas spitlight2000纳秒激光光学系统等等;

机电控制实验室拥有festo mps系统、物流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电气动控制实验台16套、液压综合控制实验台4套、电液伺服控制实验台1套、西门子s7-200综合实训台30套,s7-300综合实训系统,模块化生产线3套,涵盖s7-200s7-300系统维护与编程技术、现场总线、变频调速技术、wincc、组态王等组态监控技术、触摸屏等。

测控技术实验室与企业共建了凌阳单片机联合实验室、飞思卡尔嵌入式创新应用与实践联合实验室、altera联合实验室,拥有凌阳单片机20套、飞思卡尔单片机107套、智能车开发平台20套、sopc开发平台40套。

以上可以满足该培训项目的实践教学条件需求。

江苏大学具有优良的硬件设施,为培训的后勤保障提供了条件。

1、教学场所都安排在有空调和多媒体的教室或会议室进行,提供饮用水;

2、学校统一就近安排干净舒适的快捷酒店和餐厅为学员学习提供食宿保障;

3、车队为学员到企业实践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4、校内食堂、医院、运动场、图书馆一应俱全,可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

 

2.3经费预算.

序号

支出项目

支出明细

小计

1

教师课时费

300元/课时*80课时(实践教学同时安排2名教师)

24000

2

住宿费

100元/天*40人*10天

40000

3

学员餐费

 70元/天*10天*40人

28000

4

会议室及多媒体设备使用费

600元/次*10次

2000

5

资料、证书费

80元/人*40人

3200

6

企业参观及往返交通费

交通费、企业接待人员劳务费、餐费等

20000

7

其他

学员实践性课程耗材费、

14000

8

调研差旅费,方案设计费实训实践费用

9000

9

资料、资源建设、工作人员劳务费等

20000

合计



160200

 


关键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骨干教师培训 实施方案
  •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