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13    阅读:2067

    绪 论

 

  一、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国民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范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方法。
  二、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分期和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经济分期的三个阶段。
  三、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过程。
  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统治下的封建经济与中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关系

 

  一、地主、贵族和皇室集中了大量土地
  “官田”和“民田”
  二、农民地租负担沉重
  地租:清代地主对农民剥削的主要形式。实物地租:清代封建地租的主要形式。
  三、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清朝实行“地丁制度”后,农民负担并未真正减轻。
  四、农民无偿劳役繁多
  五、农民还受商业资本和高利贷剥削
  清代前期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

 

  第二节 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
  封建的小农经济的特点。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
  官府手工业,清代丝织业中商品生产的发展。清代商品经济发达的主要表现。清代商品流通(交换)的发展。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萌芽

 

  一、明清以来手工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
  1.丝织业的发展。
  商品生产的增长、国内新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的出现与发展、雇佣关系的发展。“账房”。
  2.棉纺织业的发展。
  3.制瓷业的发展。
  制瓷业的分工,民窑。
  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的总体评估。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未能发展起来的原因
  
  第四节 清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和中外经济关系

 

  一、鸦片战争前外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海盗式掠夺和开拓中国市场的企图
  葡萄牙、西班牙人来到中国,英国对东方的扩张。
  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对“闭关政策”的评价。
  三、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与外国的贸易关系
  鸦片战争前,中外贸易的基本状况是:中国出超。中英贸易。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阻挠英国商品在华大量倾销的“障碍”及其对策。
  四、英政府对华的鸦片政策和鸦片走私的严重后果
  鸦片贸易给美国带来的经济利益。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第二章 鸦片战争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第一节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独立主权的破坏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破坏
  鸦片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战后造成中外贸易的“奇怪的结局”的原因。

 

  第二节 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得的经济特权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

 

  一、外国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所获得的经济特权
  “协定关税”对中国的危害。中国海关行政权的丧失。“领事裁判权”对中国的危害。“最惠国待遇”。
  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
  1.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进口贸易的增加的情况。出口贸易的情况。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的主要变化。
  2.初期资本输出。银行业。交通运输业。各种工业企业。特征。
  3.中国主办阶级的出现。买办阶级的产生。主要活动场所。买办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及其占领区经济的性质

 

  第一节 太平天国革命的爆发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

 

  一、《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分配的办法。社会基层组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二、《资政新篇》
  提出《资政新篇》的目的。基本内容。“法法类”的内容与性质。
  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第三节 太平天国占领区内的经济情况

 

  一、《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得到实行
  没有实行的原因。“照旧交粮纳税”。
  二、太平天国占领区内的土地关系
  土地关系的复杂情况及评价。
  三、其他经济措施
  圣库制度。诸匠营、百工衙,后期保护商业的措施。外贸政策。

 

  第四节 太平天国失败后封建剥削关系的加强

 

  一、清军对太平天国统辖区的烧杀劫掠
  二、封建剥削的加强
  土地兼并和土地集中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变化。永佃制的盛行。地租剥削的加重。

 

  第四章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第一节 中国自然经济的分解

 

  自然经济的分解是如何开始的。
  一、手工业纺织业开始解体。
  解体的两个步骤:手工纺纱的没落。洋纱和洋布进口的增加。
  二、其他手工业的衰落
  冶铁和铁器制造业。榨油业。
  三、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发展的原因。棉花。蚕桑。罂粟。茶。粮食商品化发展的原因和基本情况。
  对自然经济分解的评价。
  四、商业和金融业的变化 
  1.商业的变化。
  2.金融业的变化。钱庄与票号。金融风潮。咸丰年间的通货膨胀政策及其影响。
  五、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前提条件的出现
  1.商品市场的出现与发展。
  2.劳动力市场的出现。
  3.货币财富的积累。
  投资创办新式企业的地方官僚资本、买办资本、商业资本的情况。
  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第二节 清政府所经营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一、清政府经营的近代军事工业
  兴起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企业: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
  军事工业性质的分析。封建性与买办性。
  二、民用企业
  创办原因。主要形式。代表企业。
  民用企业的性质、特点与作用。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基本情况。
  缫丝业。机器轧花业。棉纺织业。火柴业。造纸业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和机器制造业。采矿业。公用事业。
  特点分析。

 

  第四节 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个部分,资产阶级的两个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中国早期无产阶级产生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

 

  第五章 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的扩张

 

  第一节 帝国主义在中国进一步攫取经济特权

 

  一、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订立、内容、影响
  二、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与对铁路航运开矿权的掠夺
  掠夺铁路建筑权的高潮。掠夺矿权,内河航运权。影响。

 

  第二节 帝国主义在华投资及其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华投资的概况。
  一、对中国财政金融命脉的控制。
  九十年代后外资在华银行的特点、概况、主要银行。
  四国银行团。六国银行团。
  外资在华银行的作用与影响。
  甲午战争后的三次大借款。
  二、对中国贸易的控制
  甲午战后在华设立的主要外商机构
  三、对中国运输业的控制
  铁路兴建的情况。
  四、对中国工矿业的控制
  1895-1913年在华设立的重要外资厂矿的情况。几个重要煤矿。
  五、对中国投资的特点及其侵略性
  五个特点。

 

  第三节 第一次大战期间和战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一、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西原借款。两种侵略方式。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贷款。《蓝辛石井协约》。
  二、战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
  对华资本输出的情况。新设立的垄断公司。
  1914-1926年设立的外国银行。

 

  第六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节 北洋军阀官僚资本的发展

 

  1895-1913年设立的新式工矿企业
  山东中兴煤矿。
  官僚资本的特点:
  1.比较分散。
  官僚资本的代表:北方——南方。
  2.财产数量大、积累时间短。
  曹锟、王占元、李厚基。
  3.主要投入金融业,其次是实业公司、贸易商行及工矿企业等。
  银行设立的情况。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金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金融业发展的原因。
  4.利用官商合办形式从中取得高额利润。
  5.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关系密切。

 

  第二节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
  1.初步发展概况。
  总的趋势:设厂数和资本额增加,商办增加较快。
  祝大椿。张謇。
  2.发展的条件。
  抵制美货运动。收回路矿权运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局限性
  1.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势力的束缚。
  资本力量、市场、金融。
  受国内封建势力束缚的情况。
  2.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系。
  与帝国主义联系的情况。

 

  第三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战后时期的发展

 

  一、大战时期的发展
  发展原因的剖析。增加的基本概况。
  纺织业的发展。宁波和丰纱厂。
  面粉业的发展。宋氏兄弟。
  采煤业。锑钨业。水泥业。
  发展中显现出的弱点:
  1.发展水平低下。
  2.发展不平衡。
  3.资金缺乏。
  4.商业投机性浓厚。
  二、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发展原因及概况
  1925-1927年间发生的爱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战后发展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银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一、中国银行业的兴起
  兴起的原因。中国通商银行。
  二、中国银行业的畸形发展
  畸形发展原因的剖析。
  三、银行资本的活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影响。

 

  第七章 中国农村经济的殖民地化

 

  第一节 中国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陆续保持

 

  一、封建土地关系的地租剥削
  土地占有制形式的变化。地租形式。
  二、商业资本和高利贷剥削
  商业的两重性质,及超经济剥削手段。
  三、反帝、反封建的义和团运动

 

  第二节 中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殖民地性质

 

  一、农产品的商品化及其殖民地性
  农产品商品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农业专门化区域的出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农业经济的商品生产者:小农经济。
  农业经济商品化的殖民地性剖析。
  二、农村手工业的变化 

 

  第三节 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对农村的搜刮与农村经济的破坏

 

  一、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对农村的搜刮
  1894-1911间清政府增加的苛捐杂税。北洋政府增加苛捐杂税的主要手段。
  二、农村经济的破坏

 

  第八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

 

  第一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
  主要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剖析。
  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第二节 五四运动发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发生的经济背景(一至三):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紧
  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业命脉的支配必控制。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商品倾销,输出资本,强占领土和势力范围,提出“二十一条”,政治贷款等。
  二、封建军阀连车混战搜括勒索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95-1911,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情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四、“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业革命运动的高涨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大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说 明

 

  1.考试范围:教材的绪论。第一编、第二编,即第一章至第八章(1-396页)


  2.考试题型:填充、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3.试题从题库抽取,考生应全面复习,把握重点。


关键词:28215 中国近代经济史
  •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