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13    阅读:2082

江苏教育学院编

 

  一、要求


  掌握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郑重研读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了解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考试内容


  本课程包括文学史知识和作品选读两个部分,作品选读和文学史知识的比例为七比三。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也大体如此。

 

  先秦部分


  一、诗经


  1、《诗经》的名称;《诗经》的分类;《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以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的主要内容;汉代有四家传授《诗经》,今传世为《毛诗》。
  2、《氓》:弃妇诗;叙事诗。诗中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适当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女子第一人称写,感情强烈、悲愤。
  3、《君子于役》:写妇人怀念久役于外的丈夫,感情真挚质朴,深厚感人。运用重章复沓,深化抒情;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抓住特定时间的典型景物进行抒情,情景交融。


  二、楚辞


  1、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其他作家宋玉等。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九歌》、《九章》等。强烈的爱国激情,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创造了“楚辞体”(“骚体”)。关于风、骚。
  2、《离骚》:文学史上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内容上的要点:“美政”理想;爱国感情;批判精神;峻洁人格。《离骚》艺术上的成就:“灵均”即诗人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高度的浪漫主义特色;比兴手法与象征手法的结合,以情寄物、托物讽慨;形式、语言的创新,“骚体”的杰作。
  3、《湘夫人》:《九歌》中的一篇。写湘君对湘夫人的殷切思慕和不能相遇的怨怅。浓厚的浪漫色彩、奇特的想像;渲染环境气氛;刻画心理活动;情景交融,境界神奇美妙。


  三、历史散文


  1、《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着重通过“记言”反映历史。司马迁、班固认为读书作者是左丘明。
  《召公谏厉五弭谤》: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精辟见解。全文以“记言”为主;“记言”中展示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有叙事简明的特点;以比喻说理,自然贴切,开象生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左传》以鲁国年号记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的历史状况。《左传》的艺术成就:长于叙事,叙事手法多样,尤其长于叙现实性战争;关于写人,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重耳、子产、郑庄公等等;也颇善于记言,富有文采,行人辞令,更为动人。
  《郑伯克段于鄢》:本文记叙春秋初年郑国公族内部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斗争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腐朽、贪婪、虚伪奸诈、互相兼并和残杀的丑恶本质。本文写作的主要特点是刻划人物非常成功:一是在复杂的斗争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刻划其性格特征,如郑庄公的老谋深算,共叔段的贪婪狂妄等;在人物的相互映衬中来突出其性格特征;叙定一些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
  《烛之武退秦师》:本文写烛之武说秦退兵,瓦解晋、秦同盟,改变了郑国的危险处境,表现了烛之武的爱国行为和能言善辩。本文的艺术性主要有两点:烛之武的说辞婉曲生动,层次清晰,剖析得失利弊,层层推进,淋漓尽致;对话推进了事件的发展。
  3、《战国策》:该书经西汉刘向整理后立名,书中主要记载占国时代在各诸侯国进行游说的谋臣军士们的言记行动。
  《冯谖客孟尝君》:记叙谋士冯谖为孟尝君营谋“三窟”,排忧解难的故事,表现了冯谖深谋远虑,机智果断的性格特征。写作特点主要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刻划人物;采用人物形象互相映衬的表现手法;关于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和情感。


  四、诸子散文


  1、《论语》:记录孔子及其门人言语行事的语录体散文,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孔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情节简单,结构完整,又有波澜;个性化的对话和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人物性格鲜明。
  《季氏将伐颛臾》:本文表现了孔子反对兼并、反对武力征讨和及对贪欲,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思想。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驳论文,孔子抓住冉有的三个说法,逐一驳斥,步步紧逼,层层推进,展示了自己的观点;在辩驳中采用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为论据,结合采用比喻、排比、反诘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和说服力;语言犀利,含义隽永。
  2、《孟子》: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代表,《孟子》一书儒爱的重要著作。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矣):本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展开论述,表现了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主要写作特点是:围绕中心展开论述,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结构严谨;采用排比句和连锁推理的方式;善用比喻说理。
  3、《庄子》:庄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
  《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本文表现了庄子的绝对自由,无所待的思想。以众多的比喻和寓言说理,具体生动;奇特丰富的想像和夸张;意笔随,断续无端,纵横跌宕,变化万化的写作方法。
  4、《荀子》: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三十二篇,多为说理透辟,逻辑严密的长篇议论文。
  5、《韩非子》:韩非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著作,多为长篇的政论文,以“法”为中心,结合“术”与“势”的政治观。


  秦汉部分


  一、散文


  1、李斯《谏逐客书》:本文分析了客卿对秦国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说明了“逐客”的错误。在写作上,反复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利害并举,是非分明;大量采用排比句、对偶句,句式上具有对称美,音调上具有节奏美,词采富丽,又用长短句,构成错落有致,铿锵有力的气势。
  2、西汉政论文,代表作家贾谊、晁错。
  贾谊《过秦论》(上):分析了泰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及其所以灭亡的原因。本文的结构独特,大量铺陈叙写,篇末点题;渲染、衬托、对照方法和运用;大量运用排比,逻辑性强,气势奔放;史、论结合,并能将史事和人物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刻画出来,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3、司马迁《史记》:作者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互见法”、“实录”精神。
  《李将军列传》:叙写了李广的悲剧人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同情和倾慕,批判汉代统治的嫉妒贤能以及不合理的军功制度,也寄寓了作者的身世感慨。写作特点:选材得当,主次分明;按历史事实的顺序写,线索清楚,结构严谨多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选择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4、班固《汉书》:作者东汉著名的辞赋家、史学家。《汉书》记载了西汉一代的历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汉”、“班马”并称。
  《苏武传》:高度赞扬苏武不屈节、不辱命的优秀品质和爱国精神。本文着力塑造了苏武的形象:刚烈难犯、义不受辱和坚强个性;不受威胁利诱,忠贞不二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叙事详细得当,善于剪裁;对比映衬(与张胜、卫律、李陵等人),鲜明强烈;对话与细节的描写。


  二、辞赋


  1、汉初骚体赋:代表作家贾谊,代表作《吊屈原赋》、《鹏鸟赋》。
  2、汉代散体赋:枚乘《七发》,标志着散体大赋的定型、成熟。汉代散体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汉赋四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上林赋〉、〈子虚赋〉、《甘泉赋》、《羽猎赋》、《两部赋》、《二京赋》。
  3、汉代的抒情小赋:主于言志抒情,或表现个人生活,或批判社会弊端,都是愤慨时事的产物。代表作是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三、诗歌


  1、乐府民歌:乐府原是朝廷掌管音乐的官署的名称。后来,人们将在乐府里合过乐的歌诗称为“乐府”或“乐府诗”。汉武帝时,乐府开始采集民歌,后人将这些民歌称为“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现存汉乐府以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保存比较完整,该书按音乐将乐府分为十二类。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源头。汉乐府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叙事性。
  《陌上桑》:本诗赞美罗敷的高尚品德。塑造罗敷的形象,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采用侧面烘托和铺张手法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对话,以罗敷自身的言行来下面表现她的品德;全诗以外貌美和心灵美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罗敷,使其形象很完美。
  《孔雀东南飞》: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梁徐陵编《玉台新咏》。叙述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成功的塑造了刘、焦等的人物形象;详细得当,复杂多变,结构完事的叙事艺术;巧妙运用对话、铺排、开头的起兴、结尾的象征手法等民间叙事艺术。
  2、《古诗十九首》:东汉后期无名氏作品,非一人一时之作,数量也不止于此,梁萧统从中选了风格相近的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作《古诗十九首》,后业,《古诗十九首》成为诗歌的专名。它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标志文人五言诗的成熟。这是文人受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五言诗的影响而创作的作品。但汉乐府民歌主要属叙事诗,而《古诗十九首》则属文人抒情诗。融情于景,即事抒情的特点是:语言浅近,富有表现力;熔铸典故的文人的诗特点;常用比兴、叠词、复沓等民歌手法。
  《迢迢牵牛星》:叙写牛、女爱情故事。略点故事情节,强化抒情性;以丰富的想像描写织女的生活,刻画她的形象和心理活动;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叠词的运用。

 

  魏晋南北朝部分


  一、诗歌


  1、建安诗歌:“三曹”、“七子”,女诗人蔡琰。继承汉乐府民歌,但重抒情,反映现实,言志抒怀,也表现个人生活遭遇和感情。“建安风骨”。
  2、曹操:存诗二十多首,用汉乐府古题写时事,对后世文人拟乐府的影响深远。擅长四言诗。诗风古直清峻,沉雄悲凉。
  《短歌行》(对酒当歌);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有限而功业未成的忧虑,表达了求贤若渴,完成统一大业的迫切心情。本诗四句一章,反复咏叹,回环往复,抒写情怀,深厚婉曲;多比喻来表情达意;引用《诗经》的成句和运用典故,抒发情志,贴切形象。
  3、曹植:存诗八十余首,六十多首为五言诗,对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影响很大。“建军安之杰”(钟嵘语)。继承汉乐府民歌和东汉文五言诗,富有创造性。其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抒情性,讲究词藻华美、句式对偶,注意炼字,文人化倾向很浓厚。
  《白马篇》:通过赞扬的侠儿的武艺高强,视死卫国的英勇行为,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志向。学习汉乐府,采用铺叙描写的方法;塑造了游侠儿的形象,借端发慨,自我形象的写照,诗人抱负的表露。
  4、王粲:“七子之冠冕”(刘勰语)。代表作《七哀诗》。
  《七哀诗》(西京乱无象):反映汉末社会的大动乱以及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灾难。高度概括地描绘社会动乱的广阔图景;“母弃子典型事件的描写,深化主题的表现;叙事为主,有强烈的抒情性,学习汉乐府而有创造性。
  5、阮籍“正始诗人”,“竹林七贤”这一。《咏怀诗》八十二首。
  6、“太康诗人”,其中左思具有独特的成就,“左思风力”(钟嵘语),代表作《咏史八首》,咏史实为咏怀,开创了史诗的一个典型范式。
  《咏史八首》(郁郁涧底松):抨击门阀制度,同情出身寒微而有才能的人的不幸遭遇。通篇皆用对比,生动、鲜明,将批判和同情都表达得很强烈;比肖手法的运用;借史事发慨,抒发作者的怀抱,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7、陶渊明: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写作田园诗的作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语)。“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质,归隐的生活情趣,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极大。诗风平淡自然,醇厚有味。
  《饮酒》(结庐在人境):抒写归隐后对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区的热爱,以及所产生的怡然陶醉的心情。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景中含情,情中见是;语言平淡质朴,但含蓄蕴藉,富于理趣。
  8、南朝宋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为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刻画山水富丽精工,细致具体,在形似上下功夫,也表现了诗人赏玩山水的情趣。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本诗写自石壁精舍至湖中一天游赏的乐趣,以及从中体会到的理解。结构绵密,承转自然,详细得当,虚实有效,写一天的游踪,开头四句概写游赏的感受,然后重点写傍晚的湖景,结束四句写所体会到的理论;融情、景、理于一炉;讲究骈偶,刻意炼句,精工凝炼。
  鲍照的诗歌,乐府诗较多,继承汉乐府精神,有不少反映现实之作,更突出之处是用乐府叙写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的感情,慷慨悲愤,强烈奔放。七言诗创作上有很大贡献,标志着七言诗的成熟,对唐代七言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
  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案不能食):表现诗人怀才不遇和被除数压抑的愤激心情。此诗慷慨任气,磊落跌宕,风格上雄浑凌厉;一韵到底,但用仄韵,句式长短错落,很好地为表现复杂多变的情感服务,时而俊逸,时而舒缓。
  9、齐梁诗歌:永明体(新体诗),宫体诗。谢眺是新体诗的代表作家,谢灵运以后又一重要的山水诗人,合称“大小谢”。其山水诗刻画传神,色彩鲜明,具有清新明丽、韵味天然的美。欣赏景物与抒发情思浑然地交融在一起,对唐代山水诗影响很大。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京邑美好山水,表现留恋京都的强烈感情。诗风清丽,情韵自然;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情景结合;讲究对仗,又注意平仄调协,“新体诗”的代表作,“渐有唐风”的显例。
  10、南朝乐府民歌:“吴声”和“西曲”两个主要部分。内容多为情歌。体制多为五言四句的小诗,有“小乐府”之称。表现手法上常用谐间双关、复沓重迭等,艺术上清新优美,明转自然。
  《西洲曲》:写女子对无方情人刻骨的思念之情。为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
  11、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北方多民族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豪放。以抒情诗为多,但也有一些叙事诗。诗体多样,五言、七言、杂言体均有。
  《木兰诗》: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爱功名富贵的品德。结构完事的叙事诗,详细取舍,剪裁得当;塑造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她勤劳、勇敢、机智、坚强,克服困难,有自我牺牲精神,不慕荣利,品德高尚;运用多种民歌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对偶、重迭、复沓、对话、设问、排比、比喻等;杂文体,五、七言错综成篇。


  二、辞赋


  1、此时期,抒情小赋的成就极大,代替了以铺陈夸饰为特征的大赋。在体式上,受诗文创作中讲究对偶、词藻华美、声韵谐协、用典使事的影响,辞赋骈偶化,变为骈赋。在内容上则更加多样化,举凡国家兴亡、忧时伤怀、怀才不遇、田园山水、风花雪月、草木禽鸟、隐逸闲居、离悉别恨等,都有充分的表现。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写作者辞官司归隐的喜悦和隐居田园的乐趣。直抒胸臆,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假涂饰,言节谐美,自然生动;文中由将归之际展开想像,大段写归隐后的种种生活和情状态,笔触空灵,感情强烈,在谋篇布局上非常独特。


  三、散文


  1、三国阶段,由散趋骈,但曹操的文章质朴,以散体为主。两晋阶段,骈文逐渐占据上风。南北朝阶段,南朝骈文盛行;北朝则以散文为主,有三部名著。
  2、李密《陈情表》:陈述作者愿乞终养、辞不赴命的情由。以情真意切打动人;行文朴实流畅,出自肺腑,有常有的抒情性。
  3、孔稚圭《北山移文》:批判假隐士贪图官禄的虚伪情态。全文富有夸张讽刺、幽默诙谐的特色;对比鲜明(真假隐士的对比、假隐士前后态度的对比、假隐士为官忙碌与北山空寂的对比);拟人化的手法;骈文的典范作品,语言形象精美。
  4、郦道元《三峡》:描写三峡一带一年四季的景象。篇章短小却写四时景物,布局合理(先总定山,然后写夏,再写冬春,最后写秋);写四时山水景物,极有季节特色,描写刻画很生动,层次过渡自然,借关系词使文章层次分明,转接自然。


  隋唐五代部分


  一、诗歌


  1、唐诗的繁荣,唐诗的分期,题材广泛,诗体完备,流派纷呈、风格多样。《全唐诗》、《全唐诗外编》,作品五万余首,作家二千三百多人。
  2、唐初宫廷诗人,上官仪“文章四友”、“沈宋”。
  3、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其诗歌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试图革新齐梁余风的努力;在诗体上的贡献。
  《送杜少府这任蜀川》:“赠别不作悲酸语”,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比较成熟的五律。
  4、陈子昂:在诗歌理论上,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坚决反对刘梁诗风,对唐诗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在诗歌创作上,以揭露和批判时弊,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为中习;诗风刚劲质朴,多用五言古体。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
  《登幽州台歌》: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以极辽阔苍茫、久远绵邈的时空感受,衬托出生不逢时的慨叹、悲苦无奈的心情;突兀的诗人形象;直抒胸臆;长短参差、声情激越的形式。
  5、张若虚:初唐著名诗人,《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横绝”的名篇。此诗描绘春江月夜优美清雅的景物,触发起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游子思妇绵长的思念之情。全诗四句一转,平仄韵交协,灵活运用复沓手法,蝉联而下,婉转多姿,典型的“初唐全”;扣住题面,多视角、多方面的写景,多层次的抒情,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韵味隽永。
  6、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与王维合称“王孟”。他的山水田园诗写景纯净清雅,境界宁静萧散,诗风平淡醇厚,颇尽陶渊明、谢眺的影响。
  《过故人庄》:赞美真淳的朋友之谊,闲适的农家生活,表露了诗人豁达高雅的胸襟。叙事、写景都极简洁纯净;“过”字贯串全篇,写景、叙事、抒情浑然一体;平淡而醇厚的诗风。
  7、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各种诗体兼工,尤擅长五言律、绝。山水田园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誉。
  《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秋日傍晚的景象,表现诗人乐于隐居山中的意愿。写景动、静态结合,绘声绘色,声色俱备;主要用白描的手法,笔致简约,境界清新雅洁。
  8、高适: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合称“高岑”。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以外,感怀诗、同情民生疾苦之作,也颇有名。诗歌语言刚健质朴,感情充沛,格调慷慨悲凉。
  《燕歌行》:因“感征戌之事”而作,全面、深刻地概括当时的边塞问题。借乐府古题写时事、议时政;善用对比,将士苦乐对比,敌我双方对比,古今对比等;全篇基本对偶,平仄韵交协,四句一转,“初唐体”的格调;诗风悲壮苍凉,颇有气势。
  9、岑参: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切的了解,诗中常写边塞奇异壮美的景象,,抒发豪放雄壮的情怀;受写少数民族的风情,展现边塞地区的生活情景。想像奇特,景色奇丽,境界雄阔,感情奔放,充满浪漫色彩。擅长七言歌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塞外奇丽的雪景,表达深浓的别情。抓住“雪”字,多角度地写景,进而以此为背景,抒发别情; 写景清丽,夸张奇特,构思新颖。
  10、王昌龄:盛唐边塞诗派重要作家。边塞诗多写将士们立功报国之志和边关思乡之情。闺怨、宫怨题材和送别诗歌,也有佳作。擅写七绝,与李白齐名。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描写边塞上辽阔苍凉的景象和守边将士的艰苦生活,从而表现了他们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前二句写景,为后二名的抒情作铺垫、渲染、烘托;后二句直接抒情,表现将士们的雄心壮志和无所畏惧的精神。
  11、李白: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一生可分为四个生活时期。诗歌的主要内容:揭露朝政黑暗,强烈抨击权贵;蔑视礼法,傲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不屈已,不干人;讴歌理想,抒发抱负不能施展的愤懑情怀;同情人民尤其是对妇女的同情;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继承浪漫主义传统,作品的想像丰富,夸张奇特,色彩瑰丽,气势奔放,风格豪放;继承汉乐府传统,以及南朝诗人和南朝民歌;塑造了鲜明的诗人自我形象;语言清新自然,绝去雕饰;擅长七古、七绝。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此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借高楼饯别,抒发作者理想不能实现的强烈愤懑情怀。随着思想感情的急剧变化,波澜起伏,诗在结构上也随之跳跃发展,腾挪跌宕,显示出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特点;自述明快与豪迈奔放相结合的语言风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借梦游抒发对黑暗实现的不满和对理想自由的追求。结构上,抓住“梦游”,写了梦前、梦中、梦后三部分,梦前为梦中的衬垫,梦后三部分,梦前、梦中、梦后三部分,梦前为梦中的衬垫,梦后就梦中而抒慨,表达主旨;纯为虚构的神仙境界,大胆想像,夸张奇特,瑰丽雄奇,杰出的浪漫主义特色;自由灵活、参差多变的形式。
  12、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状况,被誉为“诗史”。困守长安十年对他的生活、思想、创作的巨大影响。“忆昔潼关诗兴多”,反映“安史之乱”中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漂泊西南的生活和创作。擅长各种诗体,七律尤有成就。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诗风以“沉郁顿挫”为主。
  《春望》:伤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三吏”、“三别”之一。此诗通过“吏夜捉人”的事件,表现了“安史之乱”中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事长言简的叙事特点;寓褒贬爱憎于叙事之中;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表现力;藏问于答的巧妙的对话写法。
  《蜀相》:通过诸葛亮的怀念与赞美,抒发作者对他的景仰之情以及他未能完成大业的痛惜之情,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缺乏济世之才的慨叹。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体,深沉悲壮,真切感人;全诗用字精当,对仗工稳,音律和谐,诗风沉郁,表现了杜甫七律的艺术特色。
  13、元结的诗歌理论和他的乐府诗,偏嗜古体诗,风格质朴;《箧中集》诗人;“五方长城”刘长卿;山水田园诗人韦应物;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创作和艺术特色;李益的边塞诗,中唐七绝高手。
  14、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韩孟诗派”的代表作家,笔力雄健,诗风奇崛,“以文为诗”的影响深远。
  《山石》:一篇记游诗。“以文为诗”的显例,按照时间先后和行程的顺序叙写游踪,汲取了山水游记文的写法;诗风刚健遒劲,为人称道。
  15、柳宗元: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散文与韩愈齐名,诗歌与韦应物合称“韦柳”。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但由于其不幸的遭遇,其诗歌充满“骚怨”精神和悲怆情怀。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贬谪柳州,登楼抒概的政治抒情诗。通过描写所见景物,抒发感情;写景中有象征比兴的意味,忧愤深广。
  16、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他与柳宗元、白居易情谊甚笃,有“刘柳”、“刘白”之称。白居易曾誉之为“诗豪”。政治抒怀诗、咏史怀古诗、民歌体作品,是其诗歌的主要题材内容。
  17、白居易: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论主张,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讽谕诗的代表作《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长篇叙事诗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与无稹齐名,合称“元白”,诗风通俗浅切。
  《杜陵叟》: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官府残酷剥削农民的罪行,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本篇为叙事诗,层次清晰,先简要叙写一年中的天灾,后集中笔墨揭露官府剥削农民的人祸;语言通俗易懂,运用民歌体的杂言句式,感情强烈直切,很有震憾力。
  《钱塘湖春行》:以细致的笔触和饱满的热情,描写钱塘湖的早春景色。以“行”字为构思的线索,抓住早春的季节特征和景物特征,多方面、多角度、点面转换,写出充满生机、清闲秀丽的春景景图;语言浅明,但讲究炼字,“用常得奇”的典型诗例。
  18、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的乐府诗。
  19、李贺:中唐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瑰奇冷艳,被称为“长吉体”,对后世颇有影响。
  20、杜牧: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称为“小李杜”。擅长七律、七绝。又是著名的散文家,《阿房宫赋》开宋代“文赋”的先声。
  《泊秦淮》:此诗抒写了作者夜泊秦淮,隔江听曲的感慨。诗中讽刺了当时的统治者醉生梦互的豪奢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诗的前二句叙、写结合,描绘了一幅水月朦胧的凄迷景色,渲染出令人怅惘的环境气氛;后二句写作者的感慨,表现了对统治荒淫误国的极大愤慨和深切忧虑;诗的构思精巧,语言凝炼,表情达意含蓄深婉。
  21、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既与杜牧,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诗歌以伤时忧乱,批判统治者昏庸误国,以及抒发失意怀情为主。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词语清丽,工于用典,深情绵邈,但感伤情调较浓。擅长七律、七绝。
  《无题》(相见时难别变难):抒写男女双方刻骨铭心的相思这情,表达对爱情的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采用比兴象征、双关谐间的手法,运用神话传说来表现相思深切和执着的追求;回环往复,愈转愈深的抒情方式。
  22、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聂夷中、韩亻屋等人的诗歌。


  二、散文 


  1、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学习先秦、两汉散句单行的“古文”,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在文学语言上强调独创,提倡“陈言务去”、“文从字顺”。所以,古文运动实是通过革新文体便于传播思想的文体解放运动。韩愈的散文以论说文、论政文、杂文、论学之文、抒情文为主。
  《答李翊书》:本文主要论述为人与为文、立行与立言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仁义、道德为本的基本观点。本文是一篇书信体议论文,结构上首尾呼应,对李翊的来信略作酬答,中间部分展开议论,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大量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阐述抽象的道理,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张中丞传后叙》:通过对《张巡传》的补叙和阐发,热情歌颂了张巡、许远等人英勇抗击叛国的英雄事迹,驳斥了强加给他们的诬蔑不实之辞,表现了作者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和爱憎分明的感情。本文在写法上叙事与议论并重,前半部分侧重议论,议论中有叙事,后半部分侧重叙事,补叙有关史实,叙事有议论,叙议结合,浑然一体;采用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光彩照人;行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理直气壮,慷慨激昂。
  2、柳宗元:柳宗元的散文以论说文、传记言语、寓言、山水游记为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寓言和山水游记。前者的代表作是《三戒》,后者的代表作是《永州八记》等。
  《小石潭记》:本文着重刻画小石潭,描写其清幽美妙的环境以及潭中生趣盎然的游鱼。本文在摹景状物上细致入微,用各种比喻写石,用映衬手法写水,以形神兼备的方法写鱼;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写景中融渗了作者的感情色彩;写景层次清晰,以游踪为线索,先由远而近,写出小石潭,然后又由近而远,从小石潭向远处伸展,脉落极为分明。
  《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以喻“官理”,主张简政以利民。一篇传记散文,但以“寓言为本”,融合了史传、寓言、政论等因素,叙论结合,寓说理于形象;在问答中刻画人物形象,让人物理身说法;运用对比和类比手法来突出主旨。


  三、词


  1、词,当时称“曲子词”,是配合燕(宴)乐歌唱的歌辞,唐代新兴的文学体裁。中唐以后,作者渐多。晚唐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量填词的作家。五代时期,西蜀是词比较盛行的地区,文学史称为“西蜀词人”。赵承祚将其词编为《花间集》,又称为“花章派”、“花间词人”。南唐是词双一个盛行的地区,文学史称为“南唐词人”。词的基本特点(词牌、片等)。
  2、温庭筠:被尊为“花间鼻祖”,其作品“类不出乎绮怨”,对婉约词的影响极大。
  《梦江南》(梳洗罢):极写女子盼望丈夫归来的深切感情,也表现了她失望之后的孤独和哀怨。词风疏淡清丽,与温词大多以富丽精工不同,但思致深厚,委婉蕴藉。
  3、李煜:亡国前后词在内容和风格上有很大的变化。后期词主要抒写亡国的哀怨、愤恨,等于是抒情诗,提高了词的品格,拓展了词的表现功能,“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在词史上影响巨大。直抒胸臆测,善于白描,长于比喻,词语简炼,很有表现力,是艺术上的特色。
  《虞美人》:抒发了作者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用贴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往日作为国君的尊贵和今天作为囚徒悲惨的境遇害。


  宋代部分


  一、词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为下片的渲染烘托;景象苍凉雄阔,情感悲壮。较早的边塞词,开豪放词的先声。
  2、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张先的词。
  3、柳永:宋代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身世家愁之感,羁旅行役之苦,都市的繁荣,山川的壮美,相思恨别等是其词的主要内容。大量创作调慢词,发展了词的体制;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扩大了词的表现层面;讲究章法结构,善用赋法,展衍铺叙,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长于白描,写景、抒情紧密结合;语言浅近通俗,好用口语、俗语。历来被认为是宋代通俗词派的代表作家。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抒写羁旅行役之苦和离别相思之恨的名作。写景抒情,情景相生;运用铺叙手法,写景层次分明,抒情委婉曲折;运用本色而有表现力的白描状物言情。
  4、苏轼:继柳永之后扩展词境,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以诗为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将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入到词的领域,开创了豪放词派,与南宁辛弃疾并称“苏辛”。
  《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念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慨叹自己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描写雄奇险峻的江山,烘托历史上英雄人物,并由众多人物衬托周瑜,表达对他的推重景仰;在正面刻画周瑜形象时,采用寓庄于谐、举重若轻的方法,形象饱满,神采飞扬,极有表现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本词表现了作者身世不偶的苦闷和怀念亲友之情,并表现了他善于解脱,乐观旷达的个性。构思新奇,想像奇妙,多以悬想成章,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词中化用前人诗句,灵活运用神话传说,自然贴切,不着痕迹;词风情逸旷达。
  5、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以爱情、纪游和贬谪情怀为主,善于以凄迷之景写凄凉之情,颇有艺术感染力,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鹊桥仙》(纤云弄巧):运用牛、女的爱情故事,赞美坚贞不渝,始终如一的纯真爱情。变牛、女爱情的悲剧为爱情的颂歌;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深化感情的表达;语言精炼,警句历来传诵,也是此词享誉词史的原因。
  6、周邦彦:诗多写男女恋情的、和相思别恨,写景、咏物、羁旅情怀也是重要内容。周邦彦精通音律,词作多自创词调,格委、律精严,词藻富丽,对南宋姜夔、吴文英等腰三角形人影响很大。以“赋”为词,善于铺叙,章法结构复杂多变。婉约派大家。
  《六丑》(蔷薇谢后作):咏物词名作,抒写作者惜春爱华的深情,表达了客中漂泊,落寞孤寂的身世之感。运用铺叙手法,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抒发惜春爱华之情;运用拟人手法和细节描写,刻画吟咏蔷薇;咏物含有比兴意味,表达自身遭际感慨,含蓄深婉,耐人寻味。
  7、李清照:词的创作以“靖康事变”为界,前后变化极大。善于白描,很有概括力和表现力。语言明白为话,善用口语、俗语。音律和谐,抒情委婉,被誉为“易安体”。
  《声声慢》(寻寻觅觅):后期作品,通过写作者的无尽愁绪,表现了她的身世遭遇和凄凉境况,都有社会意义。关于铺叙,工于白描,层层展开,最后作结,以“愁”字结束全篇。迭词、入声韵、齿音和舌音词的大量运用,加强了抒发凄楚幽怨的悉情的效果。
  8、张元千《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9、辛弃疾: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以他为代表,当时的词坛上形成了爱国主义词派,即“辛派词人”。这一词派的词风豪迈,慷慨悲壮。辛弃疾词以抗金爱国为主题的深刻内容。以豪放慷慨、悲壮苍凉为主导的词风。
  《摸鱼儿》(更能消):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沉隐忧,并慨叹自己处境孤危和失意情怀。善于运用比兴手法,通篇具有比兴意味,“春”的种种意象,帝妃关系,得宠者的不同遭遇,都有比兴象征意味;善于运用回环转折、层层深入的手法,使抒情寄慨曲折深至,宛转含蓄;慷慨激昂的情思与婉约含蓄的手法相结合,开成摧刚为柔,沉郁深曲的风格;用典灵活、贴切。
  《水龙吟》(登建军康赏心亭)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岁蹉跎的慨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达的感情曲折深厚,悲愤痛苦;用典灵活,自然贴切。
  10、姜夔:姜词以爱情、纪游、咏物等为主要内容。精通音律,能自度曲。音调谐婉,造语清雅,词风清空,南宋“骚雅派”词人的开创者,对清初浙派词人影响极大。
  《扬州慢》(淮左名都):此词通过对扬州今昔盛衰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今昔盛衰的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慨叹国家衰亡的情感;善于化用前人诗句;语言凝炼精美,领字多,且都是仄声字,激越有力,表达了作者悲怆难平的心绪。
  11、吴文英:他的词以爱情、咏物、应酬之作为主,也有一些感时伤世之作。论调主张协律、典雅、含蓄、柔婉,受周邦彦的影响较大。与姜夔齐名,并称“姜、吴”。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春日怀人之作。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富有感染力;善于观察,捕捉细节,运用想象手法,以侧笔和推想写怀人之情,婉曲深至;自然朴实,绝去雕琢的纯情之作。


  二、诗歌


  1、“唐音”主情,含蓄婉转;“宋调”主理,质实直露。宋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宋初三体”、“诗文革新运动”、“元祐体”、“江西诗派”、“四灵派”、“江湖诗派”、“四灵派”、“江湖诗派”、“北宋四大诗人”、“中兴四大诗人”。
  2、王禹羶:宋初“白体”诗人的代表作家,实为突破“白体”诗人的闲适情调,转而学习白居易的新乐府,并追踪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取得高出时人的成就,并对欧阳修等诗文邯郸作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的运动的领袖。诗歌题材丰富,现实性强,不少作品反映人民生活,议论时事;表现诗人宦海浮沉的遭遇和情怀;反映日常生活、民情风俗以及吟咏珍奇怪异的事物,扩大了诗歌的社会生活功能。学庸人李白,尤其是韩愈,得其自然顺畅一面;浓厚的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倾向;建立了宋诗的基本风貌。《戏答元珍》。
  4、“苏梅”: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盛赞二人诗歌,但他们的诗风差别很大。
  5、王安石:诗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上,都有明显的不同。《明妃曲》。
  6、苏轼:其诗歌内容极为丰富多样,扩大诗歌的表现功能,向社会化、生活化、日常化方面的拓展,最引人注目。针砭时弊、关心民生;抒写个人的生活情感;描绘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象;表现各地的风俗民表、奇异事物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广泛地谈文论艺等,是苏轼诗歌的主要题村。豪迈宏阔、奔放姿肆的风尚;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生动贴切、丰富多样的用典;善于比喻,是其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惠崇春江晚景》:题画诗。善于联想,丰富画面,体物人微,能写出画外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西湖景色,赞美西湖风光。比喻新奇,贴切自然,余味无穷;亦写亦赞,善于形容刻画,写出西湖美景。
  7、范成大:杰出的爱国诗人,优秀的田园诗。
  8、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向自然界开拓题材,幽默诙谐的情趣,自然活泼、平易浅近的语言,文学史上称之为“诚斋体”。
  9、陆游: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表现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精神;描写农村生活和反映民生;广泛而丰富的写景诗,是陆诗的主要内容。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基本特征;富有豪情壮彩,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法;语言明快豪迈,精炼自然;无体不备,无体不工,尤擅七古、七律,是陆诗的艺术成就。
  《关山月》:揭露和批判统治集团奉行妥协投降政策所带来的严重社会恶果,表达了诗人统一国家的坚定信念以及这一信念不能实现的悲愤情怀。以“和戎诏下”为社会时代背景,以“月”为贯串全篇的线索,展现了当时南京社会的缩影;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运用典型概括和形象鲜明相结合的表现方法,深刻地反映社会问题。
  《书愤》:抒发岁月蹉跎,爱国理想无法施展的悲愤,批判当时的统治集团对敌人奉行讲和政策。学习杜甫七律,沉郁顿挫的诗风;语言凝炼,是景象鲜明,意境豪迈宏阔。
  10、文天祥等爱国诗人。《过零丁洋》、《正气歌》。


  三、散文


  1、宋代继唐代以后,古文盛行。继承韩愈“文从字顺”的文风而发展,建立起了平易流畅的散文风格。欧、王、三苏,曾都列名“唐宋八大家”。
  2、范仲淹《岳阳楼记》:坚定的政治理想和博大的胸怀。借记主论;骈语写景;散语议论说理;借景抒怀,景中寓情。
  3、欧阳修《醉翁亭记》:记叙醉翁亭的秀美景色,抒写寄情山水的乐趣,表达与民同乐的思想。
  4、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批驳保守势力的无端责难,表示坚定不移的变法决心。扣住要害,逐一批驳,义正辞严,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言简意赅,说理透辟;刚中有柔,刚柔相济,文所顿挫。
  5、苏轼《前赤壁赋》:本文通过描写夜游赤壁的景色以及触发起的感受,借用主客问答的反映了作者当时遭贬失意的精神苦闷及自我解脱过程,最终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继承和发展了赋体主客问形式,借以渲泄作者心中的苦闷,表达豁达乐观的精神,其实是作者心灵独白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文赋的代表作,骈散结合,流畅婉转,用韵自由,疏密相间,极见艺术功力;全文紧紧扣住江、月、风来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说理,极为生动形象,又富有理趣。


  元代部分


  一、戏曲


  1、元杂剧的基本体制(体裁特点):一本四折,往往另有“楔子”。一本四折由一个主角一唱到底,“旦本”、“末本”。形式多样的宾白(以唱为主,故以白为宾),如独白、旁白等。旦、末、净、丑四大类角色,每类角色又有众多的不同角色。“正旦”,女主角;“正末”,男主角。舞台效果或表演动作称之为“科”。
  2、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本折的三个场面:窦娥赴刑场途中惊天动地的呼号和抗议;在刑场上与婆婆诀别;临刑三愿。突出的艺术成就:窦娥形象的塑造;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剧情的跌宕起伏;本色的语言。
  3、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即“长亭送别”):热情歌颂了女主人公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精神,揭露了封建礼教对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的摧残和迫害。刻画了解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主要是崔莺莺),如采用唱词直接表现,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刻画等方法;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暮秋黄昏凄清悲凉的景象,渲染、烘托了人物内心的离愁别绪,寓情于景,浑成自由;排比、叠词、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对表情达意起到了极好的效果;大量地运用典故,优美典雅的语言,使本剧成为元剧中文采派的代表作。


  二、散曲


  1、套曲、散套。由两支以上属于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同。小令:叶儿,即单只曲子。诗词的语言典雅,曲的语言通俗。诗词韵分平仄,不能错押,可以转韵。曲则没有入声,平、 去三声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通过描写了一幅典型的秋天黄昏时分的景象,抒发了游子漂泊它乡的思归情怀。“秋思之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极有感染力,关键在于景物的苍凉、萧瑟、凄清、黯淡的色彩,与游子的情绪极为吻合;语言凝炼自然,明白如话,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开头三句形成鼎足对,且全用实词(名词),以九种景物构成画面,不用动词,更没有虚词,但境界鲜明,形象生动。
  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对历史阶段和现实作了深刻的考察,对封建社会的兴亡作为精辟的概括,特别是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即景生情,触景伤情,怀古伤今;写景、咏史、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语言凝炼准确,生动有力,风格雄浑豪迈又沉郁苍凉。
  4、睢景臣《高祖还乡》:通过一位被抓差迎驾的乡农的口吻,无情地揭露了汉高祖在发迹之前的无耻嘴脸,剥掉了他今日“荣归”威仪堂皇的画皮。这个套数被钟嗣成誉为“制作新奇”的名篇。以乡农的视角、口吻来写,具有真实性;采用漫画化的讽刺手法,来描写皇帝及其随从的丑态,刻画形容皇帝仪仗中的事物,夸张渲染,痛快淋漓,取得了辛辣的嘲讽的效果;大量运用方言俗语,既符合出自乡农之口的需要,又收到诙谐戏谑、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


  明清部分


  一、戏曲


  1、明清时期,承元杂剧而来的杂剧,虽然还有不少作家作品,但此时期的戏曲则以传奇最有成就。
  元末南戏得到发展,出现了《琵琶记》等名作。在此基础上逐渐开成新的戏曲形式——传奇。它是以南曲演唱为主的长篇戏曲。元末明初流行的“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杂狗记》,后被称为“荆、刘、拜、杀”。
  明代“三大传奇”: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李开先《宝剑记》。汤显祖为代表队的“临川旅”,强调戏曲的意趣神色,主张词采华丽,敢于突破戏曲音律上的束缚。以沈璟、王骥德为代表的“吴江旅”,讲究音律,主张“语言本色”。
  2、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临川四梦”之一(除本剧外,还有《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的名作。通过杜丽娘、柳梦梅的爱情悲剧,批判封建礼教,赞扬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主和自由幸福。写景、抒情紧密结合,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环境与人物心境互相映衬,浑然一体;运用比喻、双关谐音、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写人、写物以及抒情,极有韵味。典辞优美,语言典雅,绚丽华美。汤显祖是文采派的代表作家。
  3、孔尚任《桃花扇》(却奁):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明末社会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即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南洪北孔”。在对比中突出主要人物李香君的性格,表现了她的刚烈和正义感;剧情的发展,独特新颖,先写侯、李新婚燕尔,友人祝贺的欢乐情形,然后交代妆奁的来历,引起李香君的“却奁”,剧情逆耳转,出人意料。


  二、小说


  1、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兰陵笑笑生)、《儒林外史》(吴敬梓)、《红楼梦》(曹雪芹)。
  明清短篇小说代表作: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凌氵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2、罗贯中《三顾草庐》(《三国演义》节选):主要有“三顾”和“隆中对”两部分。前者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为求定国安邦之计,三次亲自去拜访诸葛亮,谦逊恭敬;后者则通过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精辟分析和正确预见,表现了他对国家政治社会形势的深刻了辞,卓越的政治见解和超人的智慧。多次反复运用烘托陪衬手法来刻画人物,突出诸葛亮;结构精巧,情节曲折,悬念迭起;使“三顾”的故事极为生动,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别开生面的场面描写,环境气氛宁静幽邃,情趣盎然,在以写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主的小说中,颇具特色。
  3、《野猪林》(《水浒传》节选):叙写林冲衔冤刺配沧州,鲁智深仗义救人,一路护送林冲的故事。刻画鲁智深的性格,塑造了他的形象:从举目外貌上刻画,表面上莽撞,其实很机警、精明;通过人物言行的对比(林冲、两个差人),展现其性格特点;细节描写逼真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通俗生动,简练明快。
  4、《范进中举》(《儒林外史》节选):通过范进中举后喜极后疯,以及中举前后人们对他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对社会风气的毒化。运用对比手法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活灵活现的写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复杂心理;用写实的笔法,客观的态度来叙述一路事件,刻画人物,展示人物内心活动。
  5、《宝玉挨打》(《红楼梦》节选):通过“宝玉挨打”这一事件,表现了封建卫道者与封建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采用层层铺垫的方法,步步蓄势,将矛盾冲突推向高潮,既有层次感和逻辑性,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围绕“宝玉换打”这一事件,通过多人的言行,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贾府里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6、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描写被压迫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门第观点的罪恶。艺术上,善于通过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话,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出色的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
  7、《促织》(选自《聊斋志异》):围绕“促织”叙写了成名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的荒淫腐朽,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全篇围绕“促织”为线索,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善于通过精微细致的心理活动来刻划人物,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节描写生动逼真,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诗歌


  1、明代初年,三位著名诗人:高启、刘基、宋濂。“三杨”这代表的“台阁林”。以李东阳为代表茶陵派队。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以袁宏观世界道为代表队的“公安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
  2、清代诗坛,王士祯“神韵说”、沈德潜“格调说”、翁方纲“肌理说”、袁牧“性灵说”。


  四、散文


  1、明代前后七子,提出“诗必盛唐,文必秦汉”的复古主义理论主张。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散文写得平易通畅。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主张“独抒情灵,不拘格套”,表达真实情感。明末散文以张岱《陶庵梦忆》、徐宏祖《徐霞客游记》为代表。
  2、清代“桐城派”、“阳湖派”散文。
  3、归有光《项脊轩志》:日常生活小事,细致的刻画人物心理,感情真挚深婉;结构上形散神聚,所有的人、事、物统摄在怀念亲人的主题之下;语言简朴凝炼,明白如话,人物语言极为形神逼肖。
  4、龚自珍《病梅馆记》:寓言体散文,托物言志,借插喻政,讥评时弊,批判封建统治者对正直、有骨气、有作为的人才的摧残扼杀。


关键词:2809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