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13    阅读:2274

高纲1221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798  畜牧业微生物学

 

               扬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一) 课程性质与特点

《畜牧业微生物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畜牧业规模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畜禽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日益复杂,尽快提高畜牧业人才的专业水平是迫切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离培养、分类鉴定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兽医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特性及其微生物学诊断方法,掌握畜禽免疫系统、抗原、抗体、免疫应答以及免疫学技术,并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学习该课程,有利于培养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以指导畜牧业生产。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十三章。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即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学反应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分离培养、分类鉴定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新方法,掌握兽医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特性及其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等,后续课程包括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兽医病理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主要介绍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目的;什么是免疫,免疫的特征与功能;通过对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发展史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并认识该课程的基本概貌。

(二)目的与要求

1.重点:(1)微生物的概念。(2)微生物的分类。(3)免疫的概念。(4)免疫的疾病特征。(5)免疫的基本功能。

2.一般掌握:(1)畜牧业微生物学的任务与研究微生物的意义。(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微生物和免疫的认识和利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一)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二)目的与要求

1.重点:(1)细菌的大小、形态、排列、结构、营养需要、生理生化、生长和繁殖规律。(2)观察细菌的方法。(3)革兰氏染色方法。(4)细菌的营养类型以及营养物质通过细胞的方式。(5)细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2.一般掌握:(1原核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原则。(2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概念、形态与结构特性。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真菌

第二节  藻类

第三节  原生动物

(二)目的与要求

1.重点:(1)真菌的概念。(2)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3)真菌的繁殖方式。(4)真菌的生长要求、菌落特征和真菌的抵抗力。(5)真菌的观察、培养方法。

2.一般掌握:(1)真菌的分布与分类。(2)真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

 

第三章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第二节  病毒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病毒的抵抗力

第四节  病毒的增殖与人工培养

第五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与干扰现象

第六节  噬菌体

第七节  亚病毒

第八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二)目的与要求

1.重点:(1)病毒、病毒子、噬菌体、亚病毒等基本概念。(2)病毒的基本特征。(3)病毒的形态、大小与结构。(4)病毒增殖的特点与一般过程。(5)病毒的人工培养方法及其优缺点。(6)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机理。

2.一般掌握:(1)病毒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2)病毒的抵抗力。(3)病毒的干扰现象。(4)动物病毒分类的依据、动物病毒分类的现状。(5)亚病毒的主要特征。

 

第四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正常畜禽体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  正常饲料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第三节  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

第四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二)目的与要求

1.重点:(1)正常菌群对畜禽健康的意义。(2)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测定及其意义。(3)大肠杆菌价、大肠杆菌指数的概念。(4)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概念。(5)。

2.一般掌握:(1)微生物在土壤、水、空气、正常动物体的分布情况和作用。(2)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第五章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理因素

第二节  化学因素

第三节  生物因素

(二)自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1)消毒、防腐、灭菌、无菌、无菌操作、过滤除菌、高压灭菌、巴氏消毒法、共生、拮抗、寄生、协同等基本概念。(2)煮沸消毒、高压蒸汽灭菌、热空气灭菌的一般条件。(3)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作用及其原理。

2.一般掌握:(1)应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控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技术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2)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3)常用防腐剂、消毒剂的种类及用途。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常见的微生物表型变异

第二节  微生物变异的机理

第三节  微生物变异株的获得及遗传性的保存

(二)自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1)细菌和病毒的变异机理。(2s-r变异、h-o变异、接合、转化、转导、溶原性转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重要概念。。

2.一般掌握:(1)微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意义。(2)微生物变异株的获得及遗传性的保存。

 

第七章  动物免疫学基础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免疫系统

第二节  抗原

第三节  免疫应答

第四节  抗感染免疫

第五节  变态反应

第六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七节  免疫学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自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1)免疫器官的概念与组成、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等。(2)抗原的概念和特性、抗原的交叉性。(3)影响抗原性的因素。(4)抗原决定簇。(5)常见的微生物抗原(6)抗体的概念与分类、抗体的结构、抗体的特性、抗体的制备。(7)抗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8)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概念与组成。(9)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概念与一般过程。(10)抗原提呈、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11)变态反应的概念和类型。(12)机体抵抗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的免疫机理。(13)疫苗的概念、生产疫苗应该考虑的因素。(14)免疫程序的概念。(15)畜禽免疫失败的概念与原因分析。(16)血清学试验的概念与特点。(7)常用的免疫学技术概念与机理。

2.一般掌握:(1)抗原的分类。(2)佐剂的概念与作用机理。(3)免疫应答调节(抗原的调节、抗体的调节、免疫细胞的调节、独特型网络调节)。(4)常见的免疫分子的概念。(5)补体激活的途径。(6)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

 

第八章  饲料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粗饲料加工与微生物活动

第二节  青贮饲料的微生物

第三节  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其他微生物发酵饲料

第四节  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

第五节  微生物与饲料中毒

第六节  饲料的微生物学检验

(二)自学目的与要求

该章节内容可不作考核要求

 

第九章 乳与乳制品的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鲜乳的微生物

第二节  乳制品的微生物

(二)自学目的与要求

该章节内容可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章  肉与肉制品的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肉品的微生物

第二节  加工肉制品的微生物

(二)自学目的与要求

该章节内容可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一章  蛋与蛋制品的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鲜蛋内微生物濡染的来源

第二节  污染微生物对鲜蛋的作用

第三节  鲜蛋的贮存原则及方法

第四节  种蛋的保存与消毒

第五节  蛋制品的微生物

第六节  蛋和蛋制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二)自学目的与要求

该章节内容可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二章  皮毛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皮毛中微生物的来源、类群与作用

第二节  皮毛的贮存、消毒及微生物学检验

(二)自学目的与要求

该章节内容可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三章  畜禽的病原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

第二节  畜禽的病原菌

第三节  畜禽的病原真菌

第四节  畜禽的病毒

(二)自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1)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性、毒力、传染等基本概念。(2)构成病原微生物毒力的因素。(3)毒力测定的方法以及常用的指标。(4)毒素的概念、分类及其差异。(5)感染发生的过程及可能的结局。(6)感染的发生条件及感染的类型。(7)控制传染的有效方法。(8)真菌的概念、形态结构特征、繁殖方式、生长要求、菌落特征和抵抗力。(9)常见的病原性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李氏杆菌、丹毒杆菌、炭疽杆菌、腐败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诺维氏梭菌、分支杆菌、鼻疽假单胞菌、布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嗜血杆菌、放线杆菌、弯曲杆菌等)以及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的形态、培养、生化特性、抵抗力及致病性、,掌握病原菌的微生物学诊断和预防方法。(10)常见的病毒(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兔出血症病毒、犬细小病毒、犬瘟热病毒、新城疫病毒、鸡痘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鸭瘟病毒、鸭肝炎病毒、鹅细小病毒等)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掌握其微生物学诊断和预防方法。(11)常见畜禽临床疾病(如腹泻、流产、呼吸道症状、免疫抑制、产蛋下降等)的病原学特性。

2.一般掌握:(1)病原微生物、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寄生性病原微生物、中毒性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概念。(2)真菌的观察、培养方法以及真菌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常见病原真菌的致病性、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大纲的目的与要求中,提出了重点一般掌握两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1.重点: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能够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

2.一般掌握:能够理解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畜牧微生物学》(第五版),黄青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第5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的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一面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自学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重点70%一般掌握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问答题(包括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题型示例)。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不是微生物特点的是(   

a.个体微小 b.种类繁多

c.分布广泛 d.无变异性

二、填空题

2.微生物是                   的总称。

三、名词解释

3.微生物:

四、简答题

4.简述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五、问答题或论述题

5.列举4种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体,并详述其微生物学特性。

附件: 

关键词:02798 畜牧微生物学
  •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