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要求
1949年至1956年这七年的历史,是完成新民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取得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变化的线索,认识前三年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这两件大事之间的密切关系、后四年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伟大意义。
重点掌握:新中国的建立与《共同纲领》,没收和改造国家垄断资本,土改运动,三反及五反运动,抗美援朝,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党在过渡时期的思路线,三大改造,一届人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人民民放政权的巩固 国民经济的恢复
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全国进军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关于和平解决西藏办法的协议》与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没收官僚资本与建立国营经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全国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志愿军入朝作战与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新民主主义的文教方针。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工作的展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第二节 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届人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外关系的新发展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发裂活动。对俞平伯及其《红楼梦研究》、胡适及其资产阶级唯心论、胡风及其文艺思想的批判。肃反斗争。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四马分肥”。“公私合营”。“定息制”。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增产节约运动。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一、要求
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间,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共产党和人民对于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思想上和理论上缺乏充分的准备,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这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比过去取得了很大成就;党和国家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另一方面,1957年以来的“左”倾错误是严重的,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要求考生不但要了解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及其影响,还要了解中共政治上的“左”倾与经济上的冒进是互为因果的,要搞清“左”倾政治错误日益发展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条件。
重点掌握:中央八大和八大二次会议,反右派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庐山会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四清”运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批判运动,中苏关系的恶化。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提出。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向科学进军”。《论十大关系》。“双百”方针。中共八大。八大从指导思想上提出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事情正在起变化》。反右派斗争的后果。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
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南宁会议。成都会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北戴河会议。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育文化领域"左"倾思想的泛滥。对马寅初及其《新人口论》的错误批判。反对美国在台湾海峡的武装挑衅。平定西藏叛乱。两次郑州会议。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庐山会议的背景、经过、影响。反“右”倾运动。“左”倾错误继续发展与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全国人民为战胜严重经济困难而斗争
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的再次纠正。调整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西楼会议。
第四节 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左”倾错误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继续发展
中印边界反击战。中苏论战。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对“单干风”、“翻案风”、“黑暗风”的批判。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三章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一、要求
从1957年至1966年这十年问,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个人专断作风的发展使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林彪、江青等人别有用地加以利用、顺应和助长了这些错误,导致了“十年内乱”。作为后来者,要客观了解、评判毛泽东与文革的关系。文革前十年间,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个人专断作风的发展使中共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林彪、四人帮利用、助长了这些错误,最终导致“文革”发动。理解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严重的内乱;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重点掌握:“文革”发生的社会政治背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五·一六通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和《十六条》,“二月抗争”,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中共九大,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和给国家造成的严重灾难。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大动乱
“文化大革命”的酝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林彪的所谓“突出政治”。《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二月提纲》。“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对彭罗陆杨的批判。《五·一六通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五·七指示》。派“工作组”事件。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与《十六条》的通过。全国大动乱。红卫兵运动。破“四旧”。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一月风暴”。康平路武斗事件。陶铸的被打倒。《公安六条》。“三支两军”。“二月逆流”(“二月抗争”)。全面内战。“抓叛徒”。刘少奇的被迫害。“七二○”事件。“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内人党”。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与《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中共九大。国民经济急剧恶化。
第二节 “斗、批、改”运动 林彪阴谋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及其失败 周恩来为纠正“左”倾错误而斗争
全国范围的“斗、批、改”运动。国民经济的一度回升。“一打三反”。清理“五一六”分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七·二一大学”。“两个估计”。林彪抢班夺权。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批阵整风运动。甩石头、挖墙角和掺沙子。《“571程”纪要》。林彪阴谋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及其失败(九一三事件)。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和对“左”倾错误的一度纠正。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和调整。中国外交工作的新进展。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共十大。
第三节 “批林批孔”与“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四五运动”“四人帮”的灭亡
“批林批孔”运动。四人帮的组阁阴谋。江青的两个“工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邓小平主中央日常工作和各条战线的开始整顿。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评《水浒》。“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四五运动”。毛泽东逝世。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开拓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
一、要求
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又经历了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正确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改革经济与政治体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从1975年到1987年十三大召开,是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考生应该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发展线索。从1976年10月至1987年lo月的这段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拔乱反正、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四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五年。其中特别要搞清楚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了解全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重点掌握:“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全国性揭批“四人帮”运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及其被审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左”倾错误方针的继续。经济建设中的新冒进。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教育和科技战线的纠“左”。全国高考的恢复。全国科学大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农业政策的放宽。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
第二节 拨乱反正,实现历史的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的确立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重申四项基本原则。全面平反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与刘少奇的被平反。落实各项政策(知识分子、地富摘帽等)。“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开始。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和政策。八十年代的三件大事。一国两制的初步提出。中美建交。对越自卫反击战。十一届六中全会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
第三节 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中共十二大和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与“七五”计划。端正党风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五讲四美三热爱。《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四节 近四十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
一、哲学:主要争论的问题。
二、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三、社会学:社会学重建问题。
四、教育学、心理学:主要成就。
五、历史学、考古发现:历史学的曲折发展、主要成就。古人类遗址。长沙马王堆发掘。
六、政治学、法学:主要成就。
七、文学:五六十年代的文学争论与主要作品。双百方针与文艺理论研究。四人帮对文艺的摧残。文学事业的发展。
八、科学技术:文革前的两次科技规划。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卫生的发射时间及其意义。
考试教材: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毕业论文选题范围:教材每章之后的“复习思考题”,以及教材每章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