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75 方剂学(一)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临床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初步能力,为学习中医药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熟悉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了解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掌握方剂100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
熟悉方剂50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对于以上150首方剂中有组成、功用及主治方面相同者,需比较分析同中之异。
了解方剂50首,要求学生了解其主要组成、功用及主治病证。
ⅱ、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绪言
【主要课程内容】
1.方剂学概念、性质、任务、地位及重要性。
2.方剂学的发展概况及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3.学习方法和要求。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熟悉方剂学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过程中代表性的医家与著作。
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
【主要课程内容】
1.明确方与法的关系,即治法来源于方剂,治法是方剂临床运用的原则与依据,方剂体现并验证治法。
2.八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及其相互关系。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各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等)及相互关系。
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
【主要课程内容】
介绍“七方”、“十剂”的基本涵义,了解以病证(包括病因、脏腑)、主方(祖方)、治法(功用)和综合等各种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考核目的要求】
了解历代有关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
【主要课程内容】
1.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在组方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2.方剂运用变化的三种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用、主治的关系。
【考核目的要求】
掌握组方原则与方剂运用变化的三种形式,突出方剂的配伍意义及君、臣、佐、使在组方中的指导作用。
第四章 剂型
【主要课程内容】
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以及现代常用剂型——冲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简要内容。
【考核目的要求】
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与临床意义。
第五章 煎药法与服药法
【主要课程内容】
1.煎煮汤剂的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等基本知识。
2.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附录:古今用量考证
简介历代度量衡的计量方法及其与现代用量的折算。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汤剂的煎法。
2.熟悉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第六章 解表剂
【主要课程内容】
1.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配伍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2.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的代表方剂。
(1)麻黄汤与麻杏甘石汤的全部内容,重点掌握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杏仁、麻黄与石膏的配伍义,特别是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的变化对其功用的影响。
(2)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配伍,组成解表和营法的组方原理,进而阐明桂、芍的用量比例变化对其功用的影响,以及服法对该方功用的影响。
(3)九味羌活汤以辛温香燥之品发散风寒湿邪,配伍黄芩、生地以清里热,主治风寒夹湿而兼有内热之证。
(4)香薷散以辛温解暑之香薷配伍行气化湿之厚朴,功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夏月感寒之证。
(5)小青龙汤中麻黄与桂枝,干姜、细辛与五味子的配伍意义,阐明白芍、五味子在方中的重要作用。
(6)止嗽散为治疗表邪未尽,肺失宣降咳嗽的常用方剂。方中以止咳化痰药配以少量疏风解表之荆芥,具有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的特点,加减得宜,可用于多种咳嗽。
(7)银翘散与桑菊饮皆为辛凉之剂,因用药与配伍不同,一偏于透表清热,一偏于宣肺止咳,并区别桑菊饮与麻杏甘石汤的主治病证。
(8)败毒散为益气解表的常用方,着重阐述方中人参的配伍意义,以及该方“逆流挽舟”法的涵义。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2.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解表剂配伍宣肺止咳药的机理与代表方。
熟悉止嗽散、香薷散。
3.了解参苏饮、再造散、加减葳蕤汤。
第七章 泻下剂
【主要课程内容】
1.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配伍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2.寒下、温下、润下、攻补兼施、逐水的代表方剂。
(1)通过三承气汤的学习,明确大黄与芒硝;大黄与厚朴、枳实;硝、黄与甘草的配伍关系。大承气汤泻下与行气并重,其功峻下,适用于痞、满、燥、实俱备的阳明腑实证;小承气汤无芒硝,枳、朴用量亦轻,其功轻下,适用于痞、满、实之阳明腑实证;调胃承气汤中硝、黄并用,再配甘草调和,但无枳、朴,其功缓下,适用于燥、实而无痞、满之阳明腑实证。三方的煎服法对功用峻缓亦有影响。并阐明大承气汤的“釜底抽薪”“通因通用”“寒因寒用”具体运用及其适应证候。
(2)通过温脾汤的学习,理解温下的配伍方法,明确大黄与附子的配伍关系(包括用量比例关系)。
(3)济川煎以肉苁蓉、当归温肾益精、养血润肠为主,与升麻、枳壳升清降浊相合,为用补于通之剂,主治肾虚津亏之大便秘结。
(4)麻子仁丸重用麻子仁滋脾润肠,配伍大黄、枳实、厚朴泄热导滞,为攻润相合之方,主治脾津不足,肠胃燥热之脾约证。
(5)十枣汤为逐水剂,明确甘遂、大戟、芫花的配伍应用,尤其是用大枣的意义及注重保护脾胃对治疗水饮病的重要意义。
(6)大黄牡丹汤中大黄与桃仁配伍,组成破瘀泻热之剂,加入利湿排脓的冬瓜子和凉血消肿的牡丹皮,主治肠痈初起。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大黄牡丹汤、麻子仁丸。
2.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泻下剂配伍理气药的机理与代表方。
熟悉济川煎。
3.了解大黄附子汤、五仁丸、增液承气汤、黄龙汤。
第八章 和解剂
【主要课程内容】
1.和解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配伍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2.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的代表方剂。
(1)通过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的学习,理解柴胡与黄芩合用和解少阳,柴胡与白芍、枳实合用疏肝解郁的配伍原理,小柴胡汤用人参以及四逆散治阳郁厥逆的机理;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三者的关系及其临证运用。
(2)通过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分析,阐明疏肝理脾与培土抑木的组方配伍特点。
(3)分析蒿芩清胆汤的组方原理,其功用、主治与小柴胡汤的异同。
(4)阐明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组方特点及其证治要点。
(5)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外邪未解,热邪入里之热利,方取葛根配以芩、连,外解内清,组成表里同治之剂。
(6)大柴胡汤以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白芍,并重用生姜,组成和解少阳兼泻阳明实热之剂,主治少阳阳明合病。阐明其组方原理及主治证候。
(7)防风通圣散主治外有表邪、内有蕴热、表里俱实之证,故集解表、攻下、清热诸药于一方,再配伍养血益气之品,使汗不伤表,下不伤里。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2.熟悉和解剂的涵义、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熟悉痛泻要方、防风通圣散。
3.了解疏凿饮子。
第九章 清热剂
【主要课程内容】
1.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配伍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在清热剂中的体现及其机理。
2.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的代表方剂。
(1)白虎汤重用石膏、知母,配伍粳米、甘草的意义,阐明其适应证与禁忌证。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二方配伍的异同及其临证运用。
(2)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二方的组方原理及区别运用,阐明“透热转气”的涵义,以及凉血配伍活血的关系。
(3)黄连解毒汤为苦寒直折法的代表方,其适应证为三焦火郁;凉膈散为清上泻下,以泻代清之剂,主治中上二焦之郁热,阐明二方用药特点及主治之异同。
(4)普济消毒饮与仙方活命饮皆能清热解毒,但同中有异,阐明二方的组方特点及其主治病证。
(5)导赤散与泻白散均为儿科常用方,导赤散清心火,又可清小肠,泻白散则专清肺经伏热,阐明二方的组方原理及用药组方要照顾稚阴之体及保护脾胃生发之气的特点。
(6)龙胆泻肝汤为苦寒泻火、利湿清热之剂,主治肝火上攻,湿热下注之证,综合脏腑、病机及用药等因素,故在方中兼用疏肝、柔肝之品。
(7)苇茎汤主治热盛于肺,痰瘀交结而成肺痈。方以苇茎为君药,配合冬瓜仁、薏苡仁、桃仁组合成方。集清热、排脓、逐瘀于一方,为治肺痈之常用方。
(8)清胃散与玉女煎均治胃火牙痛,前方泻火凉血兼升散,后方清胃滋阴兼导热下行。
(9)芍药汤是治疗湿热痢疾常用方,体现清热燥湿,调气活血,通因通用之法。方中用官桂,既增强调血之功,又能防止苦寒伤胃。白头翁汤则以清热解毒凉血见长,为治热毒血痢之主方。两方作为清肠热方剂的异同点。
(10)六一散主治暑湿及湿热壅滞之小便不利,方以滑石六倍于甘草,旨在清利,唯虑滑石之沉寒,故少佐甘草以防伤正。
(11)清暑益气汤具有清暑益气养阴之功,方中清热祛暑药与益气生津药配伍,主治感受暑热,气阴两伤者。
(12)青蒿鳖甲汤治阴虚发热证,用于温病后期,阴津耗伤,邪伏阴分之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方中青蒿与鳖甲配伍,一者育阴退热,一者清透伏热,二药配伍,有先入后出之妙。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白虎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六一散、青蒿鳖甲汤。
2.熟悉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透热转气”、“凉血散血”的配伍方法及其代表方剂。
熟悉竹叶石膏汤、凉膈散、苇茎汤、左金丸、清暑益气汤、当归六黄汤。
3.了解桂苓甘露饮、清骨散。
第十章 温里剂
【主要课程内容】
1.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配伍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2.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的代表方剂。
(1)理中丸与小建中汤皆为温中补虚之剂。理中丸以干姜、人参配伍,温中补虚,治脾胃虚寒,脾失健运之证。小建中汤为桂枝加芍药汤而重用饴糖为君,组成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又是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剂。
(2)吴茱萸汤以吴萸、生姜配伍,组成温中降逆之剂,是温胃止呕的代表方。
(3)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主方,附子、干姜相伍,回阳散寒之功倍。但二者辛热燥烈,为防阳气暴散,故佐以炙甘草之甘缓补中,并制其燥烈之性。
(4)当归四逆汤以当归、芍药配伍桂枝、细辛,组成养血温经散寒之剂,主治血虚寒凝,肢冷脉细之证。仲景以“四逆”名方的三首方剂,所治“四逆”之异。
(5)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血痹,方取桂枝汤加黄芪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但去甘草之缓,倍生姜之散,意在使风邪外出。
(6)阳和汤温阳补血,散结通滞,方中重用熟地、鹿胶温阳养血,少佐麻黄、炮姜,开宣腠理,温散阴寒,为治阴疽之主方。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2.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温里剂配伍补益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
熟悉黄芪桂枝五物汤。
3.了解回阳救急汤。
第十一章 补益剂
【主要课程内容】
1.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补气与补血、补阴与补阳的相互关系,结合脏腑生理理解补益气、血、阴、阳的配伍方法。
2.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的代表方剂。
(1)四君子汤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为补气健脾的基础方,以此加味而成的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均是临床常用方,阐明其组方原理及功用、主治。
(2)补中益气汤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方中参、芪、术、草配伍,补一身之气,佐以升麻、柴胡具升阳举陷之用。该方具有“虚者补之”、“陷者升之”、“甘温除热”之功。为治疗气虚发热、中气下陷的代表方。
(3)生脉散以人参、麦冬、五味子配伍,有益气补阴之功,不仅为暑伤元气,久咳肺虚之主方,而且是气阴两伤的急救之剂。
(4)玉屏风散功专补气固表止汗,方以黄芪、白术配防风,使固表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其与桂枝汤所治之“表虚自汗”应作区别。
(5)四物汤是补血的基础方。将熟地易生地可用于血分虚热证,将白芍易赤芍可用于血瘀证。方中药量增损与药味加减,有“血家百病此方通”之妙。
(6)当归补血汤与归脾汤都是补气生血之剂,当归补血汤黄芪五倍于当归,使气旺血生,是主治血虚发热的代表方,与补中益气汤之治气虚发热有别。归脾汤方中补气与补血、健脾与养心并用,故为补气生血,健脾养心之方,主治心脾两虚以及脾不统血证。
(7)泰山磐石散中补气与补血兼顾,配伍白术健脾,兼补肝肾,黄芩清热,以加强安胎之功,主治妊娠气血两虚,胎动不安之证。
(8)六味地黄丸中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是补阴的基础方,诸多滋补肾阴的方剂,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等都是此方加味而成。
(9)左归丸于大队补阴药中加入补阳之品,体现了“阳中求阴”的配伍意义,主治真阴不足,精髓内亏之证。
(10)大补阴丸为滋阴降火之主方,方中以熟地、龟板填补真阴,知母、黄柏滋阴降火,为培本清源之方。
(11)炙甘草汤为阴阳气血并补之方,而长于滋养阴血,为治脉结代、心动悸之主方。
(12)一贯煎以生地、枸杞滋补肝阴,少佐川楝以疏肝理气,组成滋阴疏肝之方,滋阴而不腻,理气而不燥,乃治阴虚气滞的代表方。本方与逍遥散的异同比较。
(13)百合固金汤养阴润肺,化痰止血。方中二地与百合、麦冬、玄参配伍,滋补肺肾而清虚热,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咳痰带血,骨蒸潮热盗汗等症。
(14)肾气丸于大量滋补肾阴药中,配伍少量附子、桂枝,意在“阴中求阳”,“少火生气”,是补肾阳的基础方。本方与六味地黄丸的异同比较。
(15)右归丸是肾气丸减去“三泻”,加入补阳养血之品,减少用“泻”妨补之力,功专于补,主治肾阳不足诸证。
(16)地黄饮子具有阴阳并补,水火既济,化痰开窍之功,主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上泛之喑痱证,阐明其用药特点及配伍意义。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炙甘草汤、一贯煎、百合固金汤、肾气丸、地黄饮子。
2.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补益剂配伍理气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补血剂配伍补气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补阳剂配伍补阴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
熟悉当归补血汤、泰山磐石散、左归丸、右归丸。
3.了解人参蛤蚧散、八珍汤、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
第十二章 固涩剂
【主要课程内容】
1.固涩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配伍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2.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的代表方。
(1)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为主,配伍补脾温中之品,主治久泻久痢,证属脾肾虚寒者。
(2)四神丸以补骨脂与肉豆蔻配伍,具有温肾涩肠之功,主治五更肾泻。
(3)金锁固精丸与桑螵蛸散均为涩精止遗之方,金锁固精丸专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故方中以一派补肾涩精之品以固其精;桑螵蛸散主治心肾两虚,水火不交之遗精、遗尿,故方中以桑螵蛸为君,配伍远志、茯神等交通心肾之品,使心肾交养,遗精自止。缩泉丸亦止遗尿,方以益智仁温肾固涩为君,配伍乌药疗肾间冷气,主治下元虚冷之遗尿及小便频数,应与桑螵蛸散区别运用。
(4)固冲汤重用白术配伍黄芪、山茱萸与固涩止血之品,能补脾益气,固冲止血,主治脾气虚弱,冲任不固所致之崩漏。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真人养脏汤、四神丸、固冲汤。
2.熟悉固涩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固涩剂配伍补益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
熟悉牡蛎散、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
3.了解九仙散、桃花汤、固经丸、易黄汤。
第十三章 安神剂
【主要课程内容】
1.安神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配伍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2.重镇安神、补养安神的代表方。
(1)朱砂安神丸以重镇安神的朱砂配伍清心泻火的黄连,佐以滋阴养血的生地、当归,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的心悸、失眠之证。
(2)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为君,配伍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品。主治心肾阴亏血少之心悸失眠。酸枣仁汤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伍调气疏肝之川芎,酸收与辛散并用,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虚烦不眠之证。比较两方的异同。此两方的异同比较,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的异同比较。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
2.熟悉安神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安神剂配伍和中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
熟悉酸枣仁汤。
3.了解磁朱丸、甘麦大枣汤。
第十四章 开窍剂
【主要课程内容】
1.开窍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凉开、温开的代表方。
(1)安宫牛黄丸为清热开窍之剂,主治热闭心包之证。紫雪、至宝丹亦为清热开窍之常用方,但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丹又次之。且安宫牛黄丸长于解毒豁痰,紫雪长于镇痉熄风,至宝丹长于化浊辟秽。
(2)苏合香丸集诸辛温芳香药于一方,既长于开窍辟秽,又可行气散寒止痛,为温开的代表方。方中配伍白术、诃子补气收敛,防止香散耗气。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安宫牛黄丸。
2.熟悉开窍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凉开三宝”在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熟悉苏合香丸。
3.了解紫雪、至宝丹、玉枢丹。
第十五章 理气剂
【主要课程内容】
1.理气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行气、降气及补气的区别及其相互联系。
2.行气与降气的代表方。
(1)越鞠丸为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方,临证可随诸郁的主次而变更其君药与加味用之。
(2)半夏厚朴汤以半夏与厚朴、茯苓、苏叶配伍,具有理气化痰,散结解郁之功,为主治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梅核气的常用方。
(3)柴胡疏肝散是由四逆散化裁而成,功善疏肝解郁,为主治肝郁气滞,胁肋疼痛之常用方。
(4)瓜蒌薤白白酒汤以理气宽胸之瓜蒌配伍辛温通阳之薤白,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作用。为主治胸阳不振,气滞痰阻所致胸痹的基础方。
(5)枳实消痞丸以行气之枳实、厚朴与补气健脾之四君子汤配伍,具有行气消痞,健脾和胃之功。方中佐以黄连与少量干姜,组成消补兼施,辛开苦降之剂。
(6)厚朴温中汤以厚朴行气为君,配伍温中除湿之品,具有温中行气,燥湿除满作用,主治寒湿气滞、脘腹胀痛之证。
(7)天台乌药散以温中与行气之品配伍,功专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方中用巴豆炒川楝,既能增强川楝行气散结之力,又可制其苦寒之性,主治寒凝肝脉之疝痛。
(8)暖肝煎中以肉桂、茴香温暖肝肾为主,又以当归、枸杞补肝肾之不足,乌药、沉香散寒行气,主治肝肾不足,寒凝气滞之疝气或少腹疼痛。
(9)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均为降气平喘之剂。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降气平喘为君药,配降气祛痰之品,更用肉桂温肾纳气,在治疗上实的同时,又可补肾纳气,主治“上实下虚”,但以上实为主。定喘汤以麻黄、白果与黄芩、苏子配伍,组成宣肺散寒,清热化痰,降气平喘之方,主治素有痰热,外感风寒,肺失肃降之哮喘。此两方与小青龙汤所治咳喘的异同比较。
(10)旋覆代赭汤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其方以旋覆花为君,配伍半夏、生姜与少量代赭石,又佐以参、草,化痰降逆而不伤胃。
(12)橘皮竹茹汤以橘皮与竹茹为伍,理气清热和胃,加人参、甘草益气,共成益气清热和胃之剂,主治胃虚夹热,气逆呕吐之证。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2.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熟悉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消痞丸、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橘皮竹茹汤。
3.了解良附丸、金铃子散、橘核丸、加味乌药汤、丁香柿蒂汤。
第十六章 理血剂
【主要课程内容】
1.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配伍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2.活血祛瘀、止血的代表方。
(1)桃核承气汤是破瘀泻热,治疗血热互结之蓄血证的代表方,大黄与桃仁配伍,入血分破瘀泻热。方中于寒凉破血之中少佐辛温之桂枝,以助通经活血,更可防止硝黄等寒凉凝血之弊。
(2)血府逐瘀汤是治胸中瘀血之主方,亦为活血化瘀之代表方,该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再加桔梗、牛膝而来,体现活血化瘀配伍行气药、养血药的组方原则。
(3)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为君药,是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的方剂,主治中风属于气虚血瘀之证。
(4)复元活血汤中重用大黄逐瘀活血,配伍柴胡疏肝并引药至胁下,故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5)温经汤以温经散寒药与养血活血、止血、滋阴之品配伍,组成温经活血、养血止血、调补阴阳之剂,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的漏下不止、月经不调以及宫冷不孕等证。
(6)生化汤中重用当归为君药,是养血活血温经之剂,主治产后血虚受寒,恶寒不行,少腹冷痛。
(7)桂枝茯苓丸以温经通脉之桂枝,配伍活血化瘀、消痰利水之品,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作用,主治妊娠宿有癥块而病漏下不止。
(8)十灰散与小蓟饮子皆为凉血止血之剂,十灰散以大队凉血止血药配以清降、收涩、化瘀之品,炒炭应用,其止血之力更强,可广泛用于上部各种血热出血证。小蓟饮子配利水通淋,凉血化瘀之品,主治血淋、尿血。
(9)咳血方以清肝泻火之青黛、山栀子,配伍清热化痰之瓜蒌、海蛤,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
(10)槐花散中以槐花清肠凉血为君,配伍荆芥穗以疏风,枳壳以宽肠,主治肠风、脏毒之便血。
(11)黄土汤以灶心黄土配伍附子、白术、阿胶,组成温阳止血之剂,主治脾阳虚脾不统血之大便下血。方中佐黄芩、生地,既能加强止血之功,又可防止燥伤阴血和热药动血之弊。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
2.熟悉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活血祛瘀剂配伍行气药、补气药和补血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止血剂配伍活血药、清热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
熟悉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槐花散。
3.了解失笑散、丹参饮、鳖甲煎丸、四生丸。
第十七章 治风剂
【主要课程内容】
1.治风剂的概念、分类、适应证、配伍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2.疏散外风、平熄内风的代表方。
(1)川芎茶调散集诸疏风药于一方,乃治风邪头痛的代表方,用清茶调用,既能清利头目,又可以其苦凉之性以防止诸药之辛散太过。
(2)独活寄生汤是于搜风祛湿之中伍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用于邪伏正虚之久痹,本方邪正兼顾,有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的特点。
(3)大秦艽汤中以祛风药配伍养血活血清热之品,具有祛风清热,养血活血之功,并有邪正兼顾,标本同治之义,主治风中经络。
(4)牵正散中为白附子与全蝎、僵蚕配伍,功能祛风化痰止痉,适用于风中经络之口眼歪斜。
(5)消风散以祛风药为主,配伍祛湿、养血、清热药,主治感受风湿热邪,发为风疹、湿疹。
(6)羚角钩藤汤以羚羊角配伍钩藤,重在清热熄风;配以生地、白芍养阴柔筋,为治肝热生风之代表方。
(7)镇肝熄风汤重用怀牛膝、代赭石重镇潜阳,引气血下行,急治其标。配滋阴潜阳之品,以治其本。因方中一派镇潜之品,故少佐茵陈、麦芽、川楝疏肝清热,以顺肝喜条达之性。
(8)天麻钩藤饮以平肝熄风药,配伍补养肝肾、清热活血之品,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眩晕等证。
(9)大定风珠以大量滋阴之品配伍三甲,组成滋阴熄风之剂,主治热灼真阴,神倦瘛疭,有时时欲脱之势者。本方与羚角钩藤汤的异同比较。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独活寄生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
2.熟悉治风剂的概念、分类、适应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治风剂配伍活血药、补血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
熟悉大秦艽汤、牵正散、天麻钩藤饮。
3.了解小活络丹、玉真散。
第十八章 治燥剂
【主要课程内容】
1.治燥剂的概念、分类、适应证、配方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2.轻宣外燥,滋阴润燥的代表方。
(1)杏苏散是轻宣凉燥的代表方,方以苏叶、杏仁配伍止咳化痰药,主治凉燥伤肺的咳嗽。凉燥即属小寒,故本方亦可用于风寒伤肺咳嗽。
(2)清燥救肺汤是治温燥伤肺重证的代表方,方中以桑叶宣肺为君,伍以麦冬、石膏润肺清热,主治温燥伤肺的燥热咳嗽。
(3)麦门冬汤重用麦冬配伍半夏,组成润燥降逆之剂,用于肺阴虚,虚气上逆,亦可用于胃阴虚,虚气上逆之证。麦冬得半夏滋而不腻,半夏得大量麦冬则燥性去而降逆之性存,虽燥而不碍阴虚之本。
(4)养阴清肺汤以一派养阴清肺之品,辅以凉血散结之丹皮、贝母,少佐以疏散外邪之薄荷,组成滋养肺肾,凉血散结之剂,主治肺肾阴虚,复感疫毒所致之白喉。
(5)玉液汤重用生山药补脾益肾,生黄芪益气以布津,配伍知母滋肺润肾,主治脾肾两虚,气不化津之消渴。
(6)增液汤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乃增水行舟之方,主治温热病津枯便秘证。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
2.熟悉治燥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轻宣外燥剂配伍宣肺止咳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
熟悉桑杏汤、玉液汤、增液汤。
3.了解琼玉膏。
第十九章 祛湿剂
【主要课程内容】
1.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配伍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2.芳香化湿、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湿化浊的代表方。
(1)平胃散以苍术为君配伍厚朴,重在燥湿行气,为治疗湿邪困脾的基础方,随证加减可广泛用于湿邪为患诸证。
(2)藿香正气散以藿香为君药,配以解表、化湿、和中之品,组成外散风寒,内化湿浊之方,主治内伤湿滞,外感风寒之吐泻,为夏日常用之方。
(3)茵陈蒿汤是治湿热黄疸之主方,方中以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配以山栀、大黄通利二便,使湿热从二便出。
(4)八正散集诸清热利水通淋药于一方,主治湿热下注之淋。方中用大黄意在泄热。本方与小蓟饮子的异同比较。
(5)三仁汤是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方剂。方中以三仁配伍,宣上焦肺气,畅中焦脾气,利下焦湿邪。佐以厚朴与半夏合用,清利之中寓以温化,有气化则湿化之用。
(6)甘露消毒丹以滑石、茵陈与菖蒲、藿香、连翘等药配伍,组成清热利湿与芳香化湿解毒之剂,主治湿温时疫属湿热并重之证。
(7)连朴饮中以黄连清热燥湿,厚朴理气化湿,配伍芦根止呕,组成清热利湿,理气和胃之剂,主治湿热霍乱以呕吐为主者。
(8)五苓散与猪苓汤均为淡渗利水之剂,五苓散重用泽泻,少佐桂枝,组成化气利水之方。桂枝入膀胱经可温阳化气,化气以行水,若服后取汗,亦可解表,猪苓汤猪苓、泽泻、茯苓用量相等,佐以滑石则清热利水,阿胶则养阴,组成利水清热养阴之剂。
(9)防己黄芪汤中黄芪与防己配伍,既益气固表,又祛风行水,固表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主治风湿、风水属于表虚证者。
(10)苓桂术甘汤以茯苓为君,配伍桂枝、白术,组成温中阳,化水饮之方剂,其治重在中焦。与五苓散相比,虽均用苓、桂温阳化饮,但五苓散重用泽泻,则主治偏于下焦。
(11)真武汤与实脾散,皆以附子为君药,配以温阳利水之茯苓、白术,组成温阳利水之剂,主治脾肾两虚,水气内停之证。真武汤中又佐以白芍,一方面利小便,一方面缓急、止腹痛。实脾散去白芍加干姜与行气之品,主治阳虚水肿而见有脘腹胀满之证。
(12)萆薢分清饮以萆薢为君药,配伍菖蒲、益智仁,组成利湿化浊,温暖下元之剂,主治下焦虚寒所致的膏淋白浊。
(13)完带汤重用白术、山药补脾益肾祛湿,伍以白芍、柴胡之调肝,组成培土抑木,祛湿化浊之方,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证。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平胃散、霍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完带汤。
2.熟悉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祛湿剂配伍行气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
熟悉连朴饮、甘露消毒丹、猪苓汤、防己黄芪汤、萆薢分清饮。
3.了解当归拈痛汤、二妙散、五皮散、肾著汤。
第二十章 祛痰剂
【主要课程内容】
1.祛痰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配伍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2.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的代表方。
(1)二陈汤以半夏与橘红配伍,化痰与理气合用,组成燥湿化痰之主方。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
(2)温胆汤为二陈汤加竹茹、枳实,组成清胆和胃化痰之剂,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虚烦不眠,呕吐恶逆以及惊悸癫痫等证。
(3)清气化痰丸以胆南星为君药,配伍黄芩、瓜蒌仁,组成清热化痰之剂,为治疗热痰证之常用方。
(4)小陷胸汤以瓜蒌为君,配伍苦寒之黄连,辛温之半夏,不仅有清热化痰,理气宽胸之功,而且有辛开苦降之配伍特点,主治痰热互结的小结胸。
(5)滚痰丸以硝煅礞石与大黄、黄芩配伍,具有泻火逐痰之功,为攻坠实热顽痰之峻剂,主治实热老痰证。
(6)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半夏配伍天麻、白术等,组成化痰熄风之剂,为主治风痰眩晕头痛之主方。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二陈汤、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2.熟悉祛痰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祛痰剂配伍行气药、健脾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
熟悉清气化痰丸、贝母瓜蒌散、小陷胸汤、滚痰丸。
3.了解茯苓丸、苓甘五味姜辛汤、定痫丸。
第二十一章 消食剂
【主要课程内容】
1.消食剂的概念、适应证、配伍方法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消食化滞、健脾消食的代表方。
(1)保和丸以山楂为君药,配以神曲、麦芽等,以消食化滞,主治一切食积。方中佐以连翘,取其散结以消食滞,清热以除食积所生之热。
(2)枳实导滞丸与木香槟榔丸均为消下并用,消食导滞之剂,枳实导滞丸以大黄攻积泻热为君,配伍行气利湿之品,适用于湿热食积内阻肠胃之轻证;木香槟榔丸以诸多行气药配伍攻下药,其攻破之力较强,主治湿热食积之重证。
(3)健脾丸以四君子汤与山楂、神曲、麦芽配伍,组成消补兼施之剂,主治脾虚停食证。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保和丸、健脾丸。
2.熟悉消食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消食剂配伍行气药的机理及其代表方。
熟悉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
3.了解肥儿丸。
第二十二章 驱虫剂
【主要课程内容】
1.驱虫剂的概念、适应证及应用注意事项。
2.驱虫剂的代表方。
乌梅丸以乌梅为君,取其酸能安蛔,配以川椒、细辛,取其辛能伏蛔,黄连、黄柏苦以下蛔,且连柏与附子、干姜、桂枝相配,寒热并用,主治寒热错杂之蛔厥,亦治久泻久痢。
【考核目的要求】
1.掌握乌梅丸。
2.熟悉驱虫剂的概念、适应证及应用注意事项。
3.了解化虫丸、布袋丸。
第二十三章 涌吐剂
【主要课程内容】
1.涌吐剂的概念、适应证及应用注意事项。
2.瓜蒂散与救急稀涎散的功用与主治。参芦饮与盐汤探吐方的临证应用。
【考核目的要求】
1.了解涌吐剂的概念、适应证及应用注意事项。
2.了解瓜蒂散、救急稀涎散、参芦饮、盐汤探吐方。